■王天飛
價值投資的核心是發現價值,而發現價值就有一個“眼光”和“標準”的問題。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至少應當考慮四個方面:一是企業的創始人和核心創業團隊。二是看企業的商業模式。三是看企業所處的行業。四是看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
只有偉大的企業家才能造就偉大的企業,只有偉大的企業才能創造無限的財富,從而使投資者在陪伴成長中分享紅利。
中長期持有也就是要投資3年-5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退出。成長的價值是需要時間培育的,像巴菲特那樣堅持幾十年持有可口可樂難能可貴。好公司會產生你意想不到的持續高回報,所以一定要有耐心。
一、二級市場股票長期投資的盈利模式
美國著名投資家約翰·博格根據“奧卡姆剃刀”原則推導出的二級市場長期投資三個變量:初始投資的股息率、企業盈利增長率、投資期內的市盈率變化。這三個變量是股票長期投資的基本盈利模式,所有做中長期投資的都必須研究分析判斷這三個變量。
初始投資的股息率,也就是企業分紅派息率,是投資者無風險收益的來源,一般會與同期的國債收益率或定期存款率進行比較。隨后的企業盈利增長率,主要看企業的主營業務和凈利潤等經營財務數據的變化情況,是企業成長性的重要標志。投資期內的市盈率變化,就是市場給定上市公司的估值溢價。
這三個變量的內在關系、變化邏輯、演變趨勢是決定中長期投資回報的根本。
二、二級市場證券投資的思考維度
約翰·博格先生強調的風險、回報、成本、時間是股票投資應有的四個思考維度。實踐證明它是正確的:第一維度是風險。分析資本市場的風險在哪里?怎么規避?第二維度是回報。明確資本市場的回報模式和確定投資的回報率。第三維度是成本。二級市場證券投資的成本,比如交易成本、管理成本、稅收成本等。風險、回報、成本是股票投資永恒的三個維度。第四個維度是時間。投資時點的把握至關重要。
按照上述四個維度思考,從資產配置和行業選擇上來規劃風險和收益。選擇三個投資行業:一是高科技創新型企業。高科技創新型企業是順應國家發展戰略,代表未來生產力發展方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該類企業往往具有較高的成長性,市場給予的估值溢價也較大,同時伴隨著風險。二是大眾消費類企業。該類企業是所有行業和企業中最終面向市場和客戶的,是終極產品的供應商和終極服務的提供者,消費者和客戶可直接感知。世界上多數偉大的企業都出自此類行業,如蘋果的手機產品、貴州茅臺等。三是公共事業類企業,該類企業是所有行業里最穩定的,不管處在什么樣的經濟情況下,經濟周期如何波動,消費者還是要用水、電、煤、氣、通信等。
風險、回報、成本與行業選擇和資產配置是有一定內在邏輯的,在科學設定風險回報率后,就基本確定了行業選擇和資產配置的比例。
對于具體股票的選擇,按行業的不同有嚴格的經營和財務指標的設定,以確保獲選企業的成長性、內生價值等符合設定的標準要求。
三、獨特的操作方法
首先,低中高位價格區間劃分。怎么判斷低中高價格區間呢,比如一年區間,一個股票的振幅(低高位區間),用振幅除以3就得出一個價格,在這個價格加上1/3、2/3、3/3振幅就是低中高位價格。
有人會說該股票如果在未來繼續不斷創新高呢?這種可能也有,但要依據其經營財務數據來判斷繼續創新高的概率有多大?以及其持續的時間會有多久?比如選取3年來分析其低中高價格區間,看其底部價格與高位價格是抬高還是下降,振幅是大了還是收窄,并與經營財務數據對照分析,探索其關聯性和變化規律。
其次,當下股價的把握。判斷企業股票在某一個時點上是向上還是向下是很難的,但是趨勢是可以判斷的。可以用經營財務指標反推其走勢,如果指標出現惡化,就可以知道股價可能在高位,如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毛利率、凈利潤下降了,股價就可能從高位跌到中位或者是低位區間。反之亦然。
第三,價格終將回歸價值。市場永遠是有效的,價格圍繞價值波動。出現價格偏離價值的情況也有,但是偏差最終會得到修復。
最后,科學建倉。在劃分了低中高價格區間后應該怎樣建倉?一般情況下應分次建倉。如分3次-5次建倉,建倉后持續觀察股票的價格變化。
價值投資和中長期持有的關鍵是價值發現和價值再造,持續關注股票長期投資回報的三個變量的變化規律,從風險、回報、成本、時間四個維度思考,進行行業選擇和資產配置,嚴格選股標準,確保選擇優秀的企業陪伴成長,分享收益。嚴格按照科學獨特的操作方法,進行買入賣出操作,修煉身心,戰勝自我,支持企業,分享紅利。
(作者系裕智資本董事長、總裁)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