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近日,據證監會網站披露,某新三板掛牌公司以籌備A股上市為名,與不具備證券經營資質的股權投資公司合謀,吸引投資者在交易場所以外,通過“股權代持”方式購買掛牌公司股票,共向500余名投資者發行股票900余萬股,非法募集資金1億余元。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相關市場人士認為,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的“股權代持”行為屬于違法違規,股權代持協議也會被法院判決無效,投資者權益無法保障。若融資方破產,投資者最嚴重可能“血本無歸”。
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
“股權代持”違法違規
據證監會官網,上述新三板掛牌公司實際控制人馬某因公司急需周轉資金,以正在籌備A股上市為名,先后與多家股權投資公司簽訂《投資顧問協議書》,委托他們尋找投資者。為獲取投資者信任,馬某還向投資者承諾,如果上市失敗或不能如期上市,則按照約定進行回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意識。投資者股票由掛牌公司實際控制人馬某代持,并簽訂代持協議。
經證監會查實,該掛牌公司以上市為名,通過虛假宣傳推廣,以增資擴股、轉讓股票的方式,共向500余名投資者發行股票900余萬股,非法募集資金1億余元。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葉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公司的“股權代持”,非常容易演化成變相的公開發行。新證券法對于公開發行有特別明確的規定,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或者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超過200人,都屬于公開發行。“所以,從面向不特定公眾,而且超過200人兩點來看,該新三板掛牌公司的操作就已經構成違法,股權代持協議也是無效的。”
“在IPO、新三板掛牌或并購重組業務中,一般要求擬上市公司和標的公司股權清晰,不存在重大權屬糾紛,‘股權代持’有違股權清晰的要求,也容易造成糾紛,影響信息披露的真實、完整,所以一般要求不得存在代持關系。”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律師朱奕奕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股權代持協議的法律效力上來看,朱奕奕表示,具體來說,如果代持協議的目的是為了規避保險、證券等特定行業的準入禁止性規定,法院一般會認為其損害了金融安全、行業管理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依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四項,該股權代持協議無效;此外,規避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禁止類”)的代持協議一般是無效的;上市公司股東的股權代持協議也一般認定為無效。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股權代持”違背證券法基本原則,導致上市公司股權不清晰,影響金融秩序穩定以及公共利益。以最高法在“楊金國、林金坤股權轉讓糾紛案”中的裁判原文來看,“若上市公司真實股東不清晰,則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關聯交易審查、高管人員任職回避等相關具體監管舉措必然落空,必然損害到廣大非特定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從而損害到資本市場基本交易秩序與基本交易安全,損害金融安全與社會穩定,并最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股權代持協議無效
投資者將面臨較大風險
“股權代持”是新三板市場不合格投資者想要參與交易常見的手法之一。葉林表示,對于投資者來說,法院判決股權代持協議無效后,可能判決融資方向投資者償還全部的本金和利息。但是,進入執行狀態時,融資方本身如果還不起錢,在執行程序中可能破產。破產以后,投資者只能按照剩余財產及其投資所占的份額,獲得所占比例的實際清償,此時投資者一定會面臨非常大的風險,最嚴重的可能就是“血本無歸”。
在現實生活中,“股權代持”并不少見,原因也多種多樣。朱奕奕表示,從股權代持協議的角度來說,“股權代持”的原因可能有:真實的出資人不愿意公開自己的身份;為了規避經營中的關聯交易;為了規避國家法律對某些行業持股上限的限制;或者為了規避公司對股東身份的特別要求。
“從公眾公司角度來說,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新三板企業等,‘股權代持’違法違規。”朱奕奕表示,但是在上市公司、新三板企業等以外的普通公司,“股權代持”情況普遍存在,只要代持協議簽署雙方自愿,并且內容合法,該代持協議有效。
朱奕奕認為,投資者應自行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風險,謹慎投資,實時關注監管層動態,利用各類平臺檢索相關公司資質、股東等信息,防范風險,保護自身權益。
證監會提示投資者,在參與新三板市場交易時要特別注意五點:一是應當以實名方式開立證券賬戶和資金賬戶,委托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設立的證券公司,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申報買賣掛牌公司股票。二是要知悉適當性要求,了解投資門檻,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投資目標,警惕因不符合投資要求而委托他人代持股權可能產生的糾紛。三是要了解掛牌公司股票風險特征,保持理性和謹慎的投資心態,不要被任何高額回報的口頭承諾所蠱惑。四是要高度警惕通過微信群、QQ群、直播間等方式薦股的情況。五是要學會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注意留存相關交易的證據,為事后維權做好準備。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低暟l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