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藝文
最近新股破發現象比較普遍,網上打新的投資者棄購規模也較大。比如,納芯微網上棄購7.78億元,中一科技棄購3.25億元。這實際上導致了新股資源的錯配。
根據發行規則,發行人最開始對網上投資者與網下投資者的新股分配有設置一定比例。比如,原計劃70%的新股分配給網下投資者,30%新股分配給網上投資者。但后來,發行人與券商會根據網上投資者的申購情況,決定要不要將部分原計劃分配給網下的新股回撥給網上投資者。
比如,新股納芯微的發行公告稱,在網上、網下均獲得足額認購的情況下,若網上投資者初步有效申購倍數超過50倍但低于100倍(含)的,應從網下向網上回撥,回撥比例為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5%;網上投資者初步有效申購倍數超過100倍的,回撥比例為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10%。
而在現實中,往往有大量投資者參與網上申購,最終出來的網上初步申購倍數多達數千倍,然后觸發網上回撥機制。
仍以納芯微為例。該公司公告稱,由于網上初步有效申購倍數為3209.61倍,超過100倍,發行人和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決定啟動回撥機制,對網下、網上發行的規模進行調節,將扣除最終戰略配售部分后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10%由網下回撥至網上。
既然網上申購踴躍,那就在網上多分配一點新股。這種回撥機制本身并不存在問題。但這種回撥機制的前提是網上初步有效申購倍數,大家都默認這一數據是真實申購意愿的表達。但事實卻是,如今棄購比較普遍,等到真正需要拿出真金白銀繳款時,不少投資者卻選擇了放棄。
由于目前采用信用申購,投資者申購時并不需要資金,所以很多投資者都會踴躍申購。如果網上投資者踴躍申購的意愿都是真實意愿的表達,倒也無可厚非,但普遍的棄購現象則表明,許多申購意愿并不真實。本來這些新股應該是分配給網下投資者的,或者是給網上投資者,但最終卻分配到了券商手里。這實際上造成了新股資源的分配錯位,新股并沒有去它應該去的地方。
因此,投資者有必要真實申購,并在申購前先對上市企業有充分的了解和認知,理性參與新股申購,以避免傳遞誤導信息,影響發行秩序。
00:07 | 上市券商一季度或迎“超預期開局”... |
00:07 | 中小銀行密集下調存款利率 2%以上... |
00:07 | 年內93家A股上市公司擬購董責險 同... |
00:07 | 商業銀行頻頻調整積存金起購門檻 ... |
00:07 | 第二批保險系私募基金迎新進展 超... |
00:07 | 出口轉內銷撬動消費新藍海 |
00:07 | “果鏈”企業需以自主可控實現硬核... |
00:07 | 量化交易進入規范發展新階段 |
00:07 | 金融支持促消費大有可為 |
00:07 | 讓首發經濟在各地“生根” |
00:07 | 火車票預售火爆 “五一”黃金周旅... |
00:07 | 多地專項債“自審自發”改革試點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