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出借證券賬戶,有不少投資者存在這樣的看法:對自身資產沒有損失,還可借此謀取利益,何樂而不為。殊不知,這種行為不僅游走于法律邊緣,更容易成為違法犯罪活動的溫床,出借人甚至可能面臨行政處罰和承擔民事責任。在監管對個人出借賬戶的處罰已呈現常態化的當下,投資者對出借賬戶要果斷說“不”!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監管部門要求證券投資者應當嚴格遵守證券賬戶實名制規定開立證券賬戶,不得出借自身證券賬戶。但是,因缺乏法律處罰依據,實踐中個人投資者出借自身證券賬戶供他人從事證券交易行為屢禁不止。2020年3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證券法對出借證券賬戶作出了嚴格限制,將出借證券賬戶的禁止范圍從“法人”擴大到了“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規定出借自己的證券賬戶供他人從事證券交易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有了法律依據后,監管對個人出借證券賬戶的處罰也逐步落地,并且呈現常態化趨勢。據上海證券報統計,自去年底開出首例個人出借證券賬戶罰單以來,各地證監局已經向出借賬戶的個人投資者發出了6份罰單,賬戶出借人多數被處以3萬元到5萬元的罰款。
有些個人投資者在其根本還沒意識到已違法的情況下,監管罰單已不期而至。近日,浙江證監局連發兩份行政處罰決定書,一名70歲老太和一名“80后”投資者均因將證券賬戶借給他人使用,被處以3萬元罰款。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位投資者申辯稱:將證券賬戶交與他人使用,并非故意而是不懂法,希望免于行政處罰。但監管并未采納上述申辯意見。浙江證監局表示,對相關法律法規學習不及時、信任他人等理由均不能推翻違法行為的成立。投資者對名下賬戶失去控制,違法行為持續發生,放任了賬戶被利用于其他違法行為。
一系列處罰案例所體現出的對出借人“零容忍”的趨勢值得密切關注。在A股這樣一個以散戶為主的市場上,賬戶出借面臨的風險在相當長時間內不為廣大市場參與者所知悉,由此客觀上存在普遍違法、無知違法的情形。在新證券法施行一段時間后,監管正在逐漸加大執法處罰力度,從源頭上控制賬戶借用違法行為發生。
出借證券賬戶看似是一個與人方便的“小事”,實則為嚴重違法行為提供了便利和掩護,危害極大。從近年來證監會查處的內幕交易、市場操縱、非法經營證券業務等重大違法案件看,不法分子通常通過借用他人賬戶來掩蓋自身違法行為,以規避監管、逃避制裁,嚴重擾亂了證券市場秩序,大大增加了案件查處的難度。
出借個人證券賬戶,除了要面臨行政處罰之外,還要承擔民事責任。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把自己的賬戶借給別人使用,就相當于自己為別人做了無形擔保,出借人有可能與借用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在此提醒廣大投資者,要妥善保管好自身開立的證券賬戶,切勿將證券賬戶出借他人使用,以維護自身賬戶安全,避免法律風險。將自己的證券賬戶借給他人炒股的行為,不但會被證券監管部門處以高額罰款,還可能會陷入他人的債務漩渦,最終得不償失。
00:07 | 上市券商一季度或迎“超預期開局”... |
00:07 | 中小銀行密集下調存款利率 2%以上... |
00:07 | 年內93家A股上市公司擬購董責險 同... |
00:07 | 商業銀行頻頻調整積存金起購門檻 ... |
00:07 | 第二批保險系私募基金迎新進展 超... |
00:07 | 出口轉內銷撬動消費新藍海 |
00:07 | “果鏈”企業需以自主可控實現硬核... |
00:07 | 量化交易進入規范發展新階段 |
00:07 | 金融支持促消費大有可為 |
00:07 | 讓首發經濟在各地“生根” |
00:07 | 火車票預售火爆 “五一”黃金周旅... |
00:07 | 多地專項債“自審自發”改革試點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