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向杲
今年以來保險資金配置風格進一步趨向“極端”:10月末對債券的配置比例大幅提升,增至近9年以來的高位;而對股票與證券投資基金的配置比例創下近4年以來新低;對其他投資(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配置比例創下近7年新低。
不可否認,“極端”固收化的格局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險資機構主動規避市場風險、降低投資收益過度波動。實際上,險資一直以來的資產配置風格以“固收為主權益為輔”,也是在這一配置策略下,2012年至2021年,過去十年間的險資年均財務收益率達到5.28%,每年均實現正收益,且波動幅度遠小于其他機構投資者。
當然,在看到該策略優勢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其缺點:一是收益彈性較小,在權益市場向好的情況下不能充分享受權益市場上漲帶來的益處;二是較難發揮險資“長資金”的優勢。理論上,險資“長資金”的特點與權益市場長期投資收益率較高的特征相匹配,但實際上,由于險資對權益資產的配置規模較小,這一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今年的“極端”配置風格則進一步放大了上述缺點。一方面,險資配置的債券中,多為國債、國開債等利率債,且多為配置盤,高比例配置利率債容易產生利差損,即負債成本高于投資收益率,這在保險業歷史上曾多次出現;另一方面,近幾年保險業負債端增速低迷,亟須投資端提高投資收益率以提升負債端的產品吸引力。若投資端“欠收”,負債端產品吸引力勢必會大打折扣,形成負向循環,進一步抑制險資規模和行業保費的良性增長。
基于此,筆者認為,險資機構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優化資產配置。
首先,適當加大權益資產的配置比例。在今年的行情下,調降權益資產的險資機構各有各的“難處”,其中,大型險企或有業績波動壓力,小型險企或有償付能力壓力。但無論何種原因,在權益市場大幅回調的背景下,調降權益資產倉位短期看能規避風險,但長期看并非明智之舉,相反,在市場估值回歸之際,險資應適當加大對權益資產的布局,以期獲得良好的長期收益率。
其次,加大對另類資產的布局力度。以債權計劃、信托計劃為代表的另類投資具備較強的性價比,尤其對負債成本較高的中小險企而言,通過增配另類投資降低利差損風險的效果更加明顯。因此,中小險企應抓住機遇,加大另類資產配置力度。
再者,持續強化投研能力。面對日趨復雜的投資環境和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無論是增配權益資產,還是加倉另類資產,都需要險資機構具備這兩大類資產的投研能力。因此,險企要從三方面強化投研能力:一是加強投資研究體系建設,完善投資決策體系;二是建立靈活的考核激勵體系,避免投資短期化和風險偏好過高;三是加強內部人才培養與外部優秀人才引進,打造卓越的投研團隊。
12:02 | 萬和電氣2024年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 |
12:01 | 露笑科技2024年扣非凈利同比增長10... |
11:58 | 游族網絡:新游戲儲備開辟新增長點... |
11:58 | 滬硅產業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0.6... |
11:56 | 祥源文旅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 |
11:55 | 華寶新能2024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40... |
11:55 | 加速構建“一核多翼”大健康生態圈... |
11:53 | 天鐵科技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41.69%... |
11:52 | 永新光學2024年營收再創新高 參與... |
11:49 | 鼎捷數智2024年營收歸母凈利潤雙增... |
11:46 | 匯宇制藥單季度凈利潤首現虧損 |
11:43 | 隆平高科2024年凈利潤1.14億元 經...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