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近期,多家國際機構紛紛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同時表示看好中國資本市場,增配中國資產。5月10日,國際投行高盛在媒體交流會上表示,從長期戰略角度來看,對A股持有較強的看好觀點,預計中國今年的GDP增長約為6%。全球最大資管集團貝萊德預測,今年中國將有6.1%的經濟增速。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將繼續成為亞太地區及全球經濟增長引擎。
筆者認為,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加快復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實至名歸。隨著一系列穩經濟政策密集落地,中國經濟展現出顯著的發展韌性,不斷釋放出創新活力。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逐步增強,經濟運行延續向好態勢。
日前最新公布的一系列數據,不但折射出中國經濟發展成色,更可以看到中國經濟復蘇背后的動能與底氣。
首先,宏觀政策為經濟恢復提供有力支持。在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組合下,中國經濟內生動能不斷改善。
人民銀行5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22萬億元,同比多2729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7188億元,同比多增649億元;M2同比增速回落至12.4%。這表明穩健的貨幣政策仍然較為有力,市場流動性比較充裕,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沒有減弱。
其次,由投資和消費構成的內需,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擴內需、促消費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國消費需求的增加,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數據顯示,4月份人民幣存款減少4609億元,同比多減5524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2萬億元。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居民消費信心和需求有了明顯改善。
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份CPI和PPI數據。業內普遍認為,4月份國內物價總體水平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相對低位運行只是季節性、暫時性現象,隨著基數效應消退、內生需求回升,下半年物價有望溫和回升。
最后,產業持續轉型升級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科技創新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中,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導產業。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必然來源于科技創新。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鼓勵創新、推動數字化、加快綠色能源轉型等提高經濟增長潛力。
面對重重挑戰,中國經濟始終保持增長態勢,穩健的中國經濟對世界越來越重要。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中國將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更大動力。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