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龍
2018年,經歷了粗放式快速擴張后的PPP,開始進入了規范發展階段。這將會對今后基建投資、總投資乃至經濟增長前景產生哪些影響,值得投資者和分析人士關注。
PPP的政策取向已發生轉變
如果說2016年是PPP的啟動年,2017年是擴張年,那么2018年則是PPP的規范和清理整頓年。最近幾個月,相關部門對于PPP的入庫門檻、融資渠道和央企參與等方面的政策取向發生了重大轉變,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關鍵政策文件。
2017年11月16日,財政部出臺《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財政部92號文),要求“進一步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運作,防止PPP異化為新的融資平臺,堅決遏制隱性債務風險增量”。為此,該文件提出“按效付費機制”等嚴格的入庫標準,并對“違法違規舉債擔保”等已入庫項目進行清理整頓。此文件的主要目標是對地方政府通過PPP項目變相舉債的行為加強監管。
2017年11月17日,“一行三會”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將從根本上限制PPP資本金融資渠道和后續資金安排的進度,對落地和未簽約的項目產生極大影響。
2017年11月26日,國資委印發《關于加強中央企業PPP業務風險管控的通知》(國資委192號文),對于央企參與PPP項目的規模、范圍進行了嚴格規定,要求“納入中央企業債務風險管控范圍的企業集團,累計對PPP項目的凈投資原則上不得超過上一年度集團合并凈資產的50%”,同時“資產負債率高于85%或近2年連續虧損的子企業不得單獨投資PPP項目”。
由此可見,2018年中央和各部門清理整頓PPP、防控PPP帶來的地方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已勢在必行。
PPP躍進式發展或提前終結
事實上,PPP的政策取向轉變已經對PPP項目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從已經公布的PPP項目、投資回報、民企參與度等數據看,以下三方面趨勢值得高度關注。
首先是新增入庫項目數量和投資規模都出現顯著回落。根據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庫,截至2017年12月末,收入管理庫和儲備清單的全國PPP項目共14424個,總投資額18.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1%和34.8%。然而,新增入庫項目數已經出現了明顯下降趨勢,2017年第四季度新增PPP項目數204個,投資額4000億元,環比三季度分別下降69.4%和72.2%。
當前,不但新入庫PPP項目的門檻越來越高,已收入項目庫的PPP項目也在清理之中。財政部92號文提出,只要符合以下五個條件之一的PPP項目,都將予以清退:未按規定開展“兩個論證”;不宜繼續采用PPP模式實施;不符合規范運作要求;構成違法違規舉債擔保;未按規定進行信息公開。對這五個條件,財政部92號文中都有十分詳盡的規定。
由此可見,2018年預計PPP入庫速度將大幅放緩,PPP項目庫甚至可能出現絕對水平的明顯下降。
其次,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積極性持續下降。截至2017年12月末,597個落地示范項目共簽約981家社會企業,其中國有企業569家,占比58%,較2016年末上升了3%,而民營企業340家,占比35%,盡管數量較2016年增加277家,但占比卻大幅下降4.24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在PPP大躍進的2017年,民營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依然偏低。
最后,PPP項目平均回報率呈下降趨勢。2017年,全國PPP成交項目平均投資回報率為6.44%,較2016年的6.62%下降0.18個百分點,其中降幅最大的農業類項目由8%降為6.9%,其他項目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PPP回落的影響幾何
在PPP項目躍進式發展推動下,2016年末已入庫的PPP項目計劃投資總額13.5萬億元,基建實際投資為15.7萬億元,前者與后者之比為88.8%。2017年末,入庫PPP項目的計劃投資規模高達18.2萬億元,而同期基建投資規模為17.3萬億元,前者為后者的105%。嚴格意義上講,PPP計劃投資相對于基建實際投資有一定的滯后期,但PPP計劃投資與基建實際投資之比快速上升,仍然說明了PPP在基建投資中的主導地位。
進一步測算,在PPP主導的基建投資快速增長下,基建投資占固定資產總投資的比重,也從2014年初的20%上升到2017年末的27.4%。而在此期間,也正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下滑的階段。可見,基建投資對于穩投資的關鍵作用。
綜上所述,2018年將是PPP的規范發展年,項目入庫、融資和央企參與三方面門檻提高,加上優質項目已經落地,將使得PPP不可避免出現整體回落。在此背景下,2018年PPP主導下的“鐵公基”基建投資將繼續回落。(作者系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