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教育領域相比,學前教育既是相對開放的領域,供需又長期處于失衡狀態,因此備受資本的關注。按照新政策的要求,政府可能將代替市場承擔大部分辦學任務,以解決供需矛盾。
《財經》記者袁建勝相惠蓮|文朱弢|編輯
11月15日,一條學前教育新政猝不及防。“民辦園不準上市”;“未來營利性幼兒園占比不超過20%”,是最引人注目的變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于當天晚間發布,資本市場以暴跌加以回應。
中國第一家獨立上市的學前教育企業,曾因虐童案件備受關注的美股“紅黃藍”,當晚跌幅擴大到52%觸發熔斷。11月16日港股多家教育公司緊隨其后,跌幅超10%,23家A股K12教育概念股中,11只股票價格下跌。
倒逼學前教育回歸?
“新政策的出臺確實讓人有些措手不及,但說不上很突然。“拼圖資本創始合伙人王磊對《財經》記者說:“幾個月前的‘送審稿’已經透露出類似信息。”
8月10日司法部發布《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其內容大幅度修訂后,明確禁止集團化辦學的企業和機構以兼并收購、加盟連鎖、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非營利性民辦學校。
這正是目前港股已上市的教育企業主要業務模式,8月13日開始港股教育板塊持續三天集體暴跌,單只股票最大跌幅超過50%。
“新政策的規定更徹底——學前教育領域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的機構,都不能進行資本化的操作,可以確定的是,經營幼兒園實現上市的道路,已經完全走不通了。”王磊說。
觸發近兩年學前教育大規模資本化的,是另一項影響廣泛的政策——二孩全面放開。出于對新增人口紅利的樂觀預期,與其他教育領域相比,學前教育本身既是相對開放的領域,供需關系又長期處于失衡狀態,因此備受資本的關注。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此前對《財經》記者說:“幼兒園學位始終處于緊缺狀態,二胎政策放開之前就缺。它過去不在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概念里,因此將大部分責任推給了市場。”
2008年左右入園難的問題日益凸顯,政府開始實施為期三年的學前教育行動,目前已經進入第三期。“近十年來,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很難,雖然要求以公辦園為主,實際上在大多數地方還是做不到。”楊東平說。
2010年7月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確認和鼓勵市場作為重要資源輸入方式,參與學前教育事業:“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積極發展公辦幼兒園,大力扶持民辦幼兒園。”
目前,民間資本已在教育領域占有優勢,根據《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民辦幼兒園數量占比約63%,在校人數占比50.2%,均超過一半。
“二孩紅利、供給不匹配、家長非理性消費,強烈的剛需、巨大的市場缺口刺激快速增長,這是近兩年教育行業的基本特點。”王磊說。“資本在教育行業的‘瘋狂’程度,也是政策制定者始料不及的。”
快速發展也引發眾多問題,特別是近兩年虐童丑聞等事件,凸顯出辦學質量與園區管理問題,引起了管理部門的重視。
在王磊看來,學前教育市場投資活躍,吸引更多投資、并購、上市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可以通過規模辦學提高科學化、體系化、現代化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不乏急功近利的從業者想要迅速變現,影響甚至扭曲教育本身的規律。
從鼓勵到限制,與2010年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相比,新推出的政策,對民間資本在態度有明確的轉變。資本大規模進出的通道突然關閉,門外的進不去,滯留其中的暫時也出不來,備受追捧的資產一夜之間處于尷尬境地。
“(如果沒有新的變化,)已經在其中布局的資本,現在也只能踏踏實實做股東、辦教育。假如做極端的預測,上市公司的這塊業務未來也可能被剝離掉。各自情況不同,具體怎么操作都說不準。”王磊說。
這也是政策目前所釋放的重要信息,以嚴格約束資本和資源流通的方式,實現從逐利到專業的“硬著陸”,倒逼學前教育從業者回歸“內容”的本質和教育規律,轉向關注專業和質量。
供需失衡如何解決?
然而,本就嚴峻的供需失衡如何解決?
學前教育要拓展供給,場地和師資是基礎資源。政府對場地方面的政策準備從2010年時就開始了,《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規定,“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要與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
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教育產業資深律師程知音做過統計和整理,全國目前已有37個省(市)和地市級區域出臺相關政策,明確新建小區的教育配套資源的產權歸政府(教育管理部門)所有。
程知音介紹,現有學前教育配套設施較多的租賃關系發生于開發商與舉辦者之間,但伴隨著政府對公辦與普惠園比例的要求,已經開始嚴格執行配套設施的移交。
“現在有些地區園舍在租期未滿的情況下,政府已經開始要求民辦園轉普惠園。”程知音說。在她看來,目前存量小區仍有民辦營利性幼兒園的空間,但新建小區的資源肯定要優先公辦或普惠園。
公辦與民辦,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的分類管理,是自《民辦教育促進法》以來的堅持的基本管理思維,這也帶來資源“圈禁”的問題。新政策在這方面尤其突出,公辦切出一塊,普惠園“微利”甚至“無利”再融入其中,可以實現市場化運作的“蛋糕”只剩20%。
“機構投資人或資本市場已經將目光集中在這塊資源,對普惠園避而遠之。”程知音說。資源和場地在新政的延伸下將會繼續收縮,新辦營利性幼兒園只能到商業地產尋找成本較高的辦學空間,也將繼續推高“高端園”的價格。
即使如此,場地資源也未必能滿足學前教育的需求。楊東平介紹說,教育規劃不夠是比較普遍的問題,有些人口聚集的社區并未規劃學校,或者原來規劃的學校也變成了商品房。
“(有些地方執行的比較好,)上海新建樓盤的教育規劃,要經過教育局的批準才能施工,但在很多地方不是這樣。”楊東平說。
還有師資短缺問題。根據2013年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的要求,2017年在園人數4600.14萬人,按照平均每班30人的規模估算,專任教師缺口還有63萬多人。
“未來怎么樣不好說,按照新政策的要求,政府將代替市場承擔大部分辦學任務,來解決大規模供給的問題。”王磊認為。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