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3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9年經濟工作;聽取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匯報,研究部署2019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聯訊證券李奇霖點評認為,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6大信號。
第一,相比于10月份的政治局會議,此次會議沒有再提到經濟下行壓力。10月份的會議上指出“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在最高層面上確認了增長動能放緩這一事實。而此次會議在回顧2018年的經濟工作成績時,都是偏正面的評價,沒有提經濟下行壓力。
李奇霖認為,這可能是源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以年度為周期來看,今年的增長、通脹、就業等指標,都能夠實現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目標,在內、外環境都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實屬不易。另一方面,可能是中央對于經濟下行的容忍程度上升。10月的政治局會議沒有提到擴大內需,從最近兩三個月的政策來看,也確實沒有大搞刺激,這和以往經濟下行周期的應對政策明顯不同。
第二,在部署2019年工作時,再度提到了“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這一提法有點超預期,因為10月31日政治局會議在安排下一階段工作時,沒有提及“三大攻堅戰”。從后面的政策來看確實也是如此,最近兩三個月沒有密集出臺實體去杠桿的文件,從全國高爐開工率來看環保也在放松。
如何理解此次再度提及呢?李奇霖認為,原因一是環保壓力依然較大,放松限產后北方空氣質量相比去年同期要差。原因二是去杠桿是結構性的,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國企,扶持民企和地方政府、國企去杠桿并不矛盾。原因三是中央對于經濟下行的容忍度上升,打好“三大攻堅戰”有更大空間。
第三,提振市場信心,強化政策底。“六穩”沒有變,但在這“六穩”之后,增加了“提振市場信心”的說法。今年股票市場整體經歷了明顯的調整,10月中旬開始,決策層大力度穩定市場。國務院、一行兩會領導喊話釋放積極信號,監管機構出臺了不少實打實的政策,比如銀保監出臺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允許銀行理財子公司對資本市場進行投資。
國務院領導將各類穩定股票市場的措施概況為五個方面:穩定市場、市場基本制度改革、鼓勵市場長期資金參與、促進國企改革和民企改革、擴大開放,并在國務院金穩委會議上要求政策落實。
政治局會議上,通常關于股票市場的內容不多,這次會議指出“提振市場信心”,進一步夯實了政策底。未來可能有更多的政策出臺,包括加大對外資開放、市場基礎制度改革等。
第四,政策將更有針對性,注重實際效果。7月政治局會議指出“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加以解決”,10月政治局會議延續了同樣的說法,隨后李奇霖看到一些積極的變化,比如環保不再一刀切、政策緩解融資難、集中疏解股權質押等。
此次會議延續這種說法,還指出“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努力實現最優政策組合和最大整體效果”。李奇霖認為,未來政策執行更注重結果導向,避免之前常見的部委和地方過度執行、出臺多個文件反而使結果出現較大偏差等,具體措施包括政策更加有針對性、部門之間加強統籌、注重政策執行中的反饋等等。
第五,明確指出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這種提法,在政治局會議上應該是首次,這和當前所處的內外部經濟環境有很大關系。
中美貿易沖突是影響今年資本市場的核心變量之一,但它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目前有限。今年1-11月對美出口增速12.9%,高于整體的增速11.8%。前11個月對美貿易順差2935.2億美元,占總貿易順差的98.0%。無論是中美談判如何,2019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大概率將收窄,凈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將減弱。
因此,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提高內需對增長的貢獻率,尤為重要。李奇霖預計,可能的舉措如下:
一是繼續減稅降費,提高居民和企業部門的分配占比。
二是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消除一些行業的進入壁壘,多樣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
三是貫徹遏制房價上漲的精神。近幾年房價上漲導致居民杠桿率較快上升,國際對比來看中國住戶部門的還本付息壓力不小,也對居民消費有所抑制。
不過第三點能否落實,取決于政策在短期增長和長期風險之間如何平衡。是否會放松地產調控,這也是當前市場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不過第三點能否落實,取決于政策在短期增長和長期風險之間如何平衡。是否會放松地產調控,這也是當前市場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第六,“激勵干部當擔行為”的提法,值得關注。在防范地方隱性債務壓力下,2017年年初開始,針對地方債務監管的文件密集出臺,也懲罰了一批地方政府和城投的領導。在當年7月舉行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還把地方債務問責機制上升到了“終身追責、倒查責任”。
從李奇霖的調研情況看,地方政府和城投的積極性減弱,從預算軟約束到了另外一個極端。今年前三個季度,基建投資斷崖式下跌,也與地方政府在其中的“杠桿”作用收縮有關。
這次會議,指出要激勵干部擔當行為,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李奇霖認為,未來或許會出臺更多的激勵相容政策,在遵守一些底線之內,如隱性債務風險,地方政府可能會有更大的政策空間。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