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文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上半年經濟運行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會議要求,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制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把握好風險處置節奏和力度,壓實金融機構、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部門責任。
應該說,中央政治局會議為下半年經濟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尤其明確了金融機構融資支持的重點目標。不過,回過頭來,縷縷今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的投放情況,不難看出有亮點但也有不足。近期,央行公布的《2019年二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企業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余額同比多增1.35萬億元。說明企業流動資金需求逐步恢復,銀行貸款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予以滿足,有助于緩解企業短期流動性困局,這是亮點之一。其二是普惠小微貸款增長持續加快。近年來,央行通過實施定向降準等貨幣政策,為小微企業提供了較為充足的資金支持,監管部門通過設立“兩增兩控”考核指標,放寬不良貸款容忍度限制等措施,疏通貨幣傳導渠道,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流向小微企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融資難問題。截至二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0.71萬億元,同比增長22.5%,增速比上季末高3.4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22萬億元,同比多增6478億元。其三是落實差異化的房貸政策,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促使房地產貸款增速繼續平穩回落。二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增速比上季末低1.6個百分點,增量占比較上年全年水平低6.7個百分點,房貸調控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與此同時,也必須看到,當前金融機構信貸投放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工業與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增速回落。二季度末,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8.87萬億元,同比增長5.2%,增速比上季末低2.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825億元,同比少增1529億元。說明金融機構對風險相對較高的中長期貸款較為謹慎,更偏好于相對低風險的短期貸款,無疑會影響到對實體經濟具有實質性推動作用的長期投資的有效增長。
另一方面,房地產貸款增量占比依然較高。雖然房地產貸款增速趨緩,增量占比出現下降趨勢,但與其他行業相比,仍占據較高的比重。上半年,房地產貸款增速仍高于各項貸款增速4.1個百分點,且有三分之一的貸款投向了房地產,此種結果,勢必會對其他行業產生擠出效應。
此外,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制造業投資增速為2.7%,較去年明顯下滑。而房地產投資增速卻強于去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為10.9%,不但高于去年全年增速(9.5%),也高于去年同期增速(9.7%)。
眾所周知,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也是產業鏈條中創造價值、吸納就業和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等其他行業發展的一個關鍵的環節。制造業投資增速下滑,將影響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制造業投資增速不高與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乏力不無關系。要扭轉這一不利局面,各相關部門就要把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首先,金融監管部門要盡快出臺金融支持制造業的具體指導政策,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工具作用,監管部門要設定相應的監管考核指標,以此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制造業以及民營企業的中長期信貸投入,滿足企業生產經營對中長期資金的需求。通過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提高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投資創業的積極性,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并以此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要為企業民營企業上市、發債創造更加寬松的環境,鼓勵通過資本市場和債券市場獲得更多的融資支持。
其次,嚴格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要求。按照“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要求,各金融機構要根據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實際需求,繼續執行差別化的房貸政策,穩定房價、穩定市場、穩定預期,確保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要降低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將更多資金投向民營和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支持經濟加快轉型,確保高質量發展。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