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捷寧
5月25日,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印象深刻的表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表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印象最深刻的表述恰恰是沒有表述的,即不設GDP增長目標。這表明,在全球增長不確定性加大的情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不在今年GDP增速的一兩個百分點之得失,重在關注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脫貧等影響民生質量的指標。
沈明高認為,不設GDP增長目標,并不是放手經濟增長自由波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一個政策框架,歸結為“短期兜底、長期改開(長期改革開放)”八個字。
他認為,短期兜底的目標和措施包括三方面:一是城鎮新增就業增加900萬人。這個目標較去年的1100萬人有所下降,但在今年的場景下應該是一個很具挑戰性和約束性的目標。從歷史經驗來反推,如果今年的GDP增速明顯低于去年的水平,比如不到去年增速6.1%的一半,這個新增就業目標就很難完成,這是政策兜底的目標。
二是財政政策發力。今年財政赤字增加1萬億元,特別國債增加1萬億元,同時專項債增加1.6萬億元,三項相加約為去年名義GDP的3.6%,部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三是CPI容忍度提高。過去幾年CPI的目標一般都在3%左右,今年首次提高到3.5%,為穩增長的政策操作預留空間。
沈明高認為,“長期改開”的內容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著墨不多,但在兩會前后密集出臺的政策措施,如要素市場化改革、金融支持大灣區建設、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在很大程度上明確了改開的方向,即進一步明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對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改革創業板并試點注冊制”,沈明高表示,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這次政府工作報告將此濃縮為一句話11個字,即改革創業板并試點注冊制。這一句話的含義非常明確,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注冊制是創業板改革的核心內容,也是今年資本市場改革的重點;二是創業板注冊制,可以為更多中小企業打開直接融資的通道。我國科創板更加專注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創新企業,而創業板更側重于創業期的企業,有科創企業也有其他類型的中小企業;三是創業板上市企業將分化,關鍵是回報。注冊制對企業盈利的要求有所放松,但這并不意味著投資者對回報要求的放松,相反地,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投資者更加愿意給回報確定性高的上市公司以估值溢價。
而對于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提法,沈明高指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是一以貫之的政策主線。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強調的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操作性,將寬貨幣最終轉化為寬信用。
他認為,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可以分為幾類:一類屬于兜底機制,目的是幫助企業過難關。這些政策包括短期內放松對抵押品的要求,甚至允許企業延期還款付息等,這些為臨時性政策措施,是為應急而不是救窮;另外一類是扶持機制,比如降準、減息,結合財政減稅、降費使用,效果會更好;第三類是創新機制,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優勢,結合產業鏈或供應鏈金融,降低銀企關系中的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這樣的貨幣政策工具更具可持續性。另外,打破剛性兌付有利于推動直接融資發展,培育風險與回報對稱的金融工具,這也是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沈明高認為,在經濟面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穩住民營企業,就穩住了就業。然而,民營經濟是一個非常順周期的部門,經濟越差,支持民營企業的難度就越大。因此,支持民營經濟的政策往往是反周期的政策。
他認為,財政政策應是反周期政策的首選,包括大幅度減稅、降費,增加對一些民營企業的貼息和其他補貼。同時,要為民營企業開辟更多融資渠道。如前面提到的創業板改革,可以開放一部分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需要說明的是,創業板能夠為盈利確定性高的企業提供融資,而不是相反。另外,還要降低中小企業的制度成本,包括社保、醫保改革,勞動制度的改革等,剝離本應該由社會承擔的職能和成本。通過對內開放,使更多勞動力密集的民營企業參與國內循環,或者幫助出口主導的民營企業轉向內需市場。
(編輯 李波 才山丹)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