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韓忠楠
今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隨后,各主要行業均圍繞“雙循環”格局的塑造,努力尋找契合自身發展的新動能和新機遇。8月14日,在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世界汽車組織、世界經濟論壇支持舉辦的”2020中國汽車論壇”上,“雙循環”更是成為了高頻詞匯。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表示,中國汽車產業已融入國際循環,連續11年位居全球汽車產銷量首位,國際和國內的市場需求是強勁和穩定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整個汽車產業更要充分發揮優勢,挖掘內需和外在市場的潛力,進而培育出新形勢下我國汽車產業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構建產業“雙循環”格局
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處于深刻的變革期,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為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31.4萬輛和1236.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1.8%和12.7%。雖然從今年二季度起,中國車市已逐步回暖,但產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仍處于關鍵時期。
汽車產業與“雙循環”格局的建立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認為,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經濟和全球發展態勢等都在經歷重大變化,為妥善應對紛繁復雜的外部環境,各經濟體都在積極謀劃抗擊風險、加快復蘇的精準良策。汽車作為產業鏈長、規模體量大、全球化和現代化程度較高的重要產業,面臨著重創后的復蘇與重生。當前的汽車產業,需要從自身的產業特點出發,全面分析變量因素,努力在變局中化危為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世界汽車組織(OICA)主席付炳鋒認為,構建汽車產業的“雙循環”格局,首先需要中國汽車產業保持定力,率先解決好自身的問題。目前只有把民族汽車品牌搞上去,推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才能促進中國汽車走向全球化,加速中國汽車產業融入全球化的進程。
關鍵核心技術待突破
除了共話產業發展的大方向外,在本屆汽車大會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畢吉耀對我國的經濟走勢作出了判斷。
畢吉耀認為,從短期看,上半年經濟穩定轉好為下半年持續復蘇奠定了堅實基礎;從長期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已積累、形成了支持經濟發展的強大物質技術和人力資源基礎,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在中國經濟長期向好,汽車產業面臨百年變局的背景下,中國汽車產業需要以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才能更好地挑戰復雜的國際市場。
針對如何構建汽車產業的“雙循環”格局,與會嘉賓和代表提出“方法論”。其中大部分均指向了核心技術創新層面。
萬鋼指出,當前,中國汽車企業在高水平開放的同時,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具體來講,既然加強創新,又要積極參與國際的分工合作與標準規范制定。中國汽車品牌急需在補足短板的同時,加強前瞻布局和關鍵核心的技術創新,包括研發掌握智能芯片、自動駕駛等關鍵技術等,以建立汽車產業面向未來的關鍵核心技術儲備,保持技術創新的先進性。
王瑞祥認為,中國汽車企業需主動順應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新趨勢,適應在經濟、技術、消費需求等驅動下汽車產業發生重大變革的新趨勢,重點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的細分領域進行技術突破,同時也需要不斷探尋創新的商業模式和提升品牌價值。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