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體系的嚴整與完整以及相關規則的全球兼容化與標準化,為數字貿易的安全暢行創建了寬廣而厚實的“護城河”。
張銳
商務部日前發布的《“十四五”服務貿易發展規劃》首次將“數字貿易”列入權威報告中。依托規劃牽引,借助集成優勢,中國數字貿易極有可能從目前全球賽道上的并跑主力成長為引跑角色。
按照商務部推出的《中國數字貿易發展報告2020》做出的定義,數字貿易是依托信息網絡和數字技術,在跨境、研發、生產、交易、消費活動中產生的,能夠以數字訂購或數字交互方式實現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跨境數據流動貿易的總和。在這里,如同傳統國際貿易經常賬下分為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數字貿易也可分為數字貨物貿易與數字服務貿易,前者主要表現為貿易形式數字化,如數字營銷、數字訂購以及數字結算,傳統貿易項下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商品內容并沒有改變,后者表現為貿易對象數字化,如數字出版、數字影視、數字演藝等,此外還有軟件、社交媒體、搜索引擎、通訊、云計算、衛星定位等在內的數字技術服務以及數據流動與跨境貿易。數據成為了數字服務貿易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與交易對象。
《2021全球數字貿易與中國發展報告》預測,到2025年,我國數字貿易進出口總額將超過4000億美元,占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50%左右。
首先是產業基礎優勢。我國共有914個工業類別,是世界上工業體系最為健全的國家,而且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40%以上產品的產量世界第一,同時我國制造業已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業增加值已占到全球比重的近30%。不僅如此,我國制造業中的光伏、新能源汽車、家電、智能手機、消費級無人機等重點產業躋身世界前列,通信設備、工程機械、高鐵等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世界,此外還形成了部門齊全、功能完整的現代化金融體系以及文旅與社會服務類產業門類。這種健全的產業網絡為數字貿易創造了寬闊應用場景,也由此可誕生出大規模數據流,進而衍生出更豐富的數字貿易新業態與新模式,并壯大產業數字化的市場陣容。
其次是技術加持優勢。我國互聯網、無線寬帶、移動終端規模居世界前列,5G、超算、量子通信等新技術世界領先,基本建成面向全球重點國家的信息高速通道以及全球最大規模的光纖和移動通信網絡;另外,我國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相關專利申請占全球的比重接近20%,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外包企業已經達到220多個,同時數量約3.3萬件的區塊鏈相關專利申請量在全球排名第一,公有云市場規模增速未來五年有望保持在30%以上,社交媒體與搜索引擎在海外存在著不小的需求,北斗系統衛星導航全球服務能力明顯增長。豐沛技術能量既為數字產業化提供了充足資源,同時為數字服務平臺構建打下了堅實基礎。
再次是政策驅動優勢。基于發展服務貿易的目標驅動,我國在國家和區域層面創造性地推出了多維度激勵與扶持政策,構成了相對完善的數字貿易發展體制和機制。除了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安排外,我國還提出了打造數字貿易示范區,并且創建了12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以及29個文化出口基地,同時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拓展至28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增加到31個。更為重要的是,未來我國還將進一步縮減外資進入倉儲、郵政、信息傳輸和軟件以及租賃商務等服務業的準入負面清單,存量與增量政策疊加出更強大的數字貿易發展動能,并拉動服務貿易出口與改寫服務貿易逆差。
最后是法律保障優勢。目前我國已經出臺《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與《個人信息保護法》,初步形成了支持和推動數字貿易發展的法律體系,未來五年我國還會建立起包含數據確權、數據資產化、數據服務等內容的交易規則,以及數據定價、結算、質量認證等服務的標準方案,并主動參與國際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的制定。法律體系的嚴整與完整以及相關規則的全球兼容化與標準化,為數字貿易的安全暢行創建了寬廣而厚實的“護城河”。
(作者系經濟學教授、中國市場學會理事)
以上文章發表的言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證券時報立場。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