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外界視為“光鮮”的董秘崗位如今正在發生微妙變化。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A股上市公司“踩紅線”而被處罰(公開譴責、通報批評)的時任董秘達到114人。
“外界對董秘這個職業有誤解。董秘要承擔的責任重大,風險和收益很難對等。”4月21日,多位受訪的上市公司董秘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上市公司董秘如今成為“高危職業”,倘若公司治理水平不能進一步提高,董秘很難降低自身職業風險。
多數淪為“信披通道”
劉佳(化名)趕到餐廳的時候雨還在下,對面的樓已經看不清模樣。剛一落座,電話驟響。她瞥了一眼,將電話扔到沙發的角落。
盡管做了多年女董秘,但眼下,劉佳快氣炸了。年報披露窗口期將至,公司竟曝出幾筆未披露的重要事項——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要命的是,上一回“踩紅線”,監管員口頭警示過:事不過三,下不為例。再次撞到槍口,劉佳覺得這次她沒臉去向監管員解釋。
在很多人眼中,“董秘”似乎是個光鮮的職業,劉佳最初也是這樣認為。董秘的角色首先是上市公司與證券交易所之間的指定聯絡人,董秘對內負責股權事務管理、公司治理、股權投資、籌備董事會和股東大會,保障公司規范化運作等事宜;對外負責公司信息披露、投資者關系管理。
碩士畢業后,抱著對這份職業的憧憬,劉佳去了一家國企控股上市公司,從證券事務代表做起,幾年后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董秘,但煩惱接踵而至。因為疲于老國企復雜的人事關系,她待了沒幾年便去了民營上市公司擔任董秘。
盡管如此,她所期待的那種“簡單處事、安心做事”的環境并沒到來。反倒是民企上市公司那種“毫無章法”的做事風格讓她身心俱疲。為了做好本職工作,她需要及時做好公司的各項信息披露工作,但很多重要信息都是從各個部門傳遞過來,如果其他部門領導不配合,她的工作就很被動。盡管每次高管會議,董事長反復強調要重視信息披露,要求各部門配合劉佳的工作,但有的部門領導嘴上配合,私下則認為劉佳干涉到自己部門、侵犯了本人權威。劉佳的工作很難展開,因此才導致臨近年報披露,審計機構發現了幾筆重大未披露事項。
工作幾年下來,身邊的董秘朋友換了一茬又一茬,變動越來越頻繁,劉佳更是覺得這個職業像“雞肋”。劉佳說,如果得不到老板的信任,董秘基本都淪為“信披通道”,僅僅是一個執行者,參與不到公司的核心決策當中,很難調動其他部門的資源支撐信披工作。
劉佳的話并非危言聳聽。“董秘其實是個很關鍵的崗位,做好了能夠真正幫到老板。”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董秘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但很多老板對此認識不足,核心決策根本不讓董秘插手,這導致董秘只是被動接受指令,發一發公告,疏通疏通關系。
職業風險越來越大
被“邊緣化”的同時,監管力度不斷加強,董秘要承擔的職業風險越來越大。
“公司曾經多次在年報時查出未披露事項,主要原因不在我這兒。”劉佳認為自己被他人牽連,她感覺無可奈何。前幾年,公司出現過類似事件。她跟監管員磨破嘴皮子、寫好保證書,公司最終僥幸過關。如今再犯,又該如何處理?她說,準備向老板攤牌:追溯流程,查找責任,該誰承擔就誰承擔。否則,她準備辭職走人。
作為信披的直接負責人,一旦公司未按規定披露,板子多半打到董秘身上。“他人犯錯、董秘背鍋”——多位董秘自嘲。
近兩年來,因各種問題而遭罰的董秘不在少數。財匯大數據終端統計的數據顯示,2017年A股共有719家上市公司收到1561份問詢函和監管函。其中,中毅達以21條居首位。與此同時,共有114名時任董秘受到監管部門公開譴責或通報批評。
用董秘們的話說,風險在增大,但他們的待遇卻不見起色。財匯大數據終端統計的數據顯示,剔除銀行、證券、保險、房地產等行業后,截至4月16日,1544家公司董秘2017年薪酬平均數為52.14萬元(稅前),中位數為45萬元(稅前),眾數為30萬元(稅前)。而低于平均值的董秘數為974人,占比63.08%。
而那些被重獎的案例則讓不少董秘羨慕不已。去年,通威集團市值管理團隊實現資本市場價值突破:2017年6月2日,通威股份盤中最低價5.07元/股,到2017年11月21日達到年內最高價14.68元/股,不到半年時間累計漲幅189.55%。通威集團因此授予通威股份市值管理團隊董事局主席特別嘉獎400萬元。
但類似的案例并不多。相反,董秘的工作量越來越大。財匯大數據終端統計的數據顯示,2017年3606家A股公司共發布了各類公告36萬余條。“工作量在增大、風險越來越大、待遇未有多少改觀”——這成了諸多董秘吐槽的焦點。
期待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如今,董秘對職業風險很警惕,一旦出事,董秘可能面臨嚴重后果。
2017年6月29日,證監會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包括時任董秘王寒朵在內的*ST博元眾多高管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3萬元罰款。值得注意的是,王寒朵曾被稱為“上市公司中最年輕的董秘”。
這紙處罰公布之前,王寒朵早已離職,并于2015年7月出任諾德股份董秘。不料2016年3月14日,上交所下發監管函,對包括王寒朵在內的諾德股份高管給予監管關注。2017年7月21日,諾德股份公告稱王寒朵遞交辭職書,申請辭去董秘一職。
“一旦受到監管機構處罰,相當于董秘職業的市場禁入。”一位已離職的資深董秘說,這使得目前在職的董秘都小心翼翼,絲毫不敢出半點差錯。
“我曾專門找到監管機構,向他們請教降低董秘自身職業風險的辦法。”在劉佳看來,董秘的工作首先必須得到老板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讓其他高管從骨子里接受內控體系的約束。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實現并不容易。
“從某種意義上講,董秘需要對董事會負責,需要對股東負責。”在一位上市公司副總經理看來,現有董秘因為身份、職權的原因,很難調動公司資源,要解決問題需要在相應權利上有所傾斜。
令其尷尬的是,大批董秘游走在上市公司“決策圈”之外。財匯大數據終端統計的數據顯示,2017年,A股3485位董秘中,僅有1074名董秘進入公司董事會,占比30.82%。沒有進入“決策圈”,意味著很多核心的事情根本無法插手,一旦哪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給董秘帶來無盡的麻煩。
前述資深董秘亦深有感觸。前幾年公司的一個投資項目,盡管他在決策會議上提出了不同意見,但幾乎沒人聽。如今,問題暴露出來,公司業績受到影響。盡管監管機構還未下發問詢函件,但他最近一直琢磨著該怎么向監管機構解釋。
“目前宏觀經濟復雜,不少上市公司業績壓力較大,加之資本運作受到嚴格監管,上市公司騰挪的空間越來越小,一些‘老問題’隨之暴露,這導致董秘關心自身職業風險。”前述離職資深董秘說,但這是一個很現實又很棘手的難題,目前來看沒有更好的辦法,需要上市公司進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不過這需要時間。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