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我們普通消費者快捷方便喝到一口真正的好茶,期待如老杜一般的茶商們,繼續研究。
若要問你,街上哪類店鋪稱得上最神秘又最低調,估計大多數人都會回答“茶葉店”。我也是這么認為的。不論小區底商,還是人流量巨大的商業區當街店鋪,茶葉店都是一種奇異的存在。遠看門可羅雀,走進里頭坐一天半天,也不多進來一個人。往往旁邊店鋪如流水轉換,茶葉店堅挺依然,甚至還借機吞并,擴大規模。茶葉店的生意從何而來?
我有位做茶葉生意的朋友老杜,他家生意的模式,按流行的廣告詞,那是“全產業鏈”。從茶山到采摘、生產加工、包裝、品牌再到銷售一條龍覆蓋。老杜自謙,說自家茶葉生意屬于小打小鬧,其實他家每年也能做一千多萬的生意。老杜有批發零售門店,也有網絡銷售渠道,去年還開發了自家的APP。對他生意貢獻最大的,卻不是以上兩種渠道。他告訴我,“老客戶”才是他家生意的中流砥柱。街上那些茶葉店,他們的生意來源,亦是如此。所以,面上看起來冷冷清清無客上門的茶葉店,卻能笑傲江湖。
茶葉店的生意看上去頗為穩固,是不是只需要懷揣夢想,就可以一頭扎進去呢?老杜給我的答案是“否”。通常做茶葉的商人,多半是從自己的興趣出發。他首先得是一個茶葉消費者,并且得成為一個懂得品茶的愛好者。積攢了足夠多的茶葉知識,才有可能進入茶市,在淺水區試試水。茶葉市場,從老杜分享的經歷來看,幾乎每一步都有坑。早年間,老杜包下整座或幾座茶山,只待采摘期一到,茶農按期交貨。這種操作看似簡單,潛藏的風險卻不小。茶市火爆期,茶農不按約交貨的事兒時有發生。有時候,明明老杜包下的茶山,茶農卻將茶葉賣與他人,理由是對方收購價高些。即使沒出這種岔子,茶農交的貨,會把大樹茶與小樹茶混雜,老樹茶與新樹茶摻和。老杜只好換個玩法,不搞長期穩定承包,改成臨時承包。臨近采摘期,自己帶人深入茶山,挨家訪查,找到質量好的茶山,再開價收購。采摘的工人也臨時聘用,按天干活,按天結算。到了生產加工環節,更不能放松,愈發睜大眼睛盯著。
茶市幾天一個價。茶葉的產地、口味、品質決定茶葉檔次,檔次又直接影響價格。收貨期幾千元一斤,沒等加工出來,山上的鮮葉一斤漲到上萬,成品更是直指幾萬。如果一個下游的經銷商在低價時拿貨,在最高價時賣出,小小一箱茶葉帶來的利潤,將十分驚人。
老杜的“老客戶”之說,難免讓人聯想到企事業單位團購業務。老杜直言,最近幾年,政策原因,國家三令五申,于高端茶葉的請客送禮之道,至少在政府層面,數量減少。茶商們面對的高端茶葉客戶,以自用或收藏為主。他的零售店鋪常能遇到出手闊綽的客戶,售價上萬一斤的茶葉,客人眼皮子都不眨即告成交,有時候一買就兩三斤。進茶葉店的消費者,通常不是閑來無事抱著獵奇心態進去閑逛,要么是家里茶葉喝完了,進去補點兒,要么就是去看看有沒有新茶到貨。一些住宅區經營茶葉的底商,其消費和購買群體相對穩定,這些都算作老客戶。至于為什么會有老客戶,原因就在于,茶葉消費者對品質的依賴與認定,與對茶商的認可高度合一。茶葉行業存在的壁壘由來已久,涉及產地、品種、口味甚至流行趨勢,至于價格、品相等更是高度依賴于茶商個體。
我所住的社區,因為臨近華為基地,茶商的經營之道也多了些與華為的適配度。比如,增加包房數量,將環境打造得更為清雅宜人,配置開會用的PPT投影儀等……目的只為吸引如華為等企業的商業消費客戶。茶葉不僅是一種消費品,與茶相關的文化,早已滲入中國人的基因。有統計顯示,中國有將近五億茶葉消費者,而茶葉市場的整體運作和品牌化,與民間的消費能力并不匹配。老杜說,從前他們每年賣出去十幾噸茶葉,從近兩年開始,銷量縮減為幾噸。因為,品質化經營,是他們今后的方向。品質一般利潤薄的茶葉,他無意繼續經營,而將重心轉移到中高端市場。老杜當然有他自己的考量。作為普通的茶葉消費者,我不希望額外花時間去學習、分辨、甄選茶葉,如何讓我們快捷方便喝到一口真正的好茶,期待如老杜一般的茶商們,繼續研究。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低暟l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