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養老”之名行“圈地”之實,當然要監管杜絕;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更是要依法予以制裁。
陳宇梁
中國養老體系框架搭建基本完成,但養老企業社會信任尚未建立,養老企業失信于政府為拿地、失信于百姓為集資的現象較為普遍,養老服務市場活力尚未激發。國辦發[2019]5號文中要求: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加強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整治工作。業無信不興、國無法不安,對于真地產假養老和一卡吸光養老錢等失信違法行為必須零容忍。因此,做好養老用地強制性監管,劃清養老會員卡法律界限,是擺在我們面前兩項具體而又重要的工作。
國家發改委聯合民政部、衛健委在“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中明確了“土地政策”必選項:設置專門的養老用地類別;出讓起價不高于同類地段工業用地或醫療用地;企業對現有閑置設施進行改造,舉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可先建設后變更土地性質,五年內不增收土地租金或土地收益差價。如此優惠的土地政策,如果不做好強制性監管,不利于激發市場活力,也容易成為腐敗的溫床。
很多養老機構為彌補建設資金不足,通過銷售“預付費”養老會員卡進行營銷,而養老會員卡經營模式最易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罪界限不清。根據國務院和最高法的相關規定,認定為上述罪名的四個基本要素是:未經監管機關批準、向社會公開宣傳、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公眾)吸收資金、承諾還本付息或利誘性條款,請相關監管和執法單位注意識別。借“養老”之名行“圈地”之實,當然要監管杜絕;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更是要依法予以制裁。但一定要認識到,以上兩種現象都是養老企業收費水平與支付能力存在缺口,不足以支撐整體盈利的客觀產物,暴露出的是養老企業融資渠道少、融資難度大、項目收益率低等養老市場尚不成熟的事實。
我們深知,按照管理和服務并重的服務管理體系,做好養老項目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監管,落實到位財政補貼政策,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需要。對通過養老會員卡營銷的養老企業,明確限制性條件,通過商業銀行第三方監管的方式,確保資金管理使用安全是必要手段。最重要的是,拓寬養老服務投融資渠道更刻不容緩。養老服務綜合管理制度是基礎。要盡快建立部際聯動、各司其職、各盡其職的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加大對違規違法行為查處懲戒力度,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對于經營性養老服務用地,要通過強制性監管和司法手段杜絕開發商以養老名義進行房地產開發。
養老會員卡的法律界限需要完善。商務部《單用途商業預付款管理辦法》要求單張記名卡限額不超過5000元,但未包括養老服務等較高收費行業;建議民政部參照該辦法制訂相關管理辦法或聯合商務部將養老會員卡納入上述辦法監管范圍,并根據養老服務等消費較高行業特點調整相關條款。養老企業財稅補貼政策執行是關鍵。中央預算內每張養老床位最高2萬元的財政補助要確保企業拿到,省級政府的補助、補貼政策,應盡快與中央補助、城市優惠等形成合力;聚焦減稅降費,落實行政事業收費減免,養老企業用電、用水、用氣、用熱享受居民價格政策時,應不受到土地、房屋性質等理由的影響。
拓寬養老企業投融資渠道刻不容緩。鼓勵商業銀行向民辦養老企業發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企業可通過公私聯動做好增信措施;嘗試發行項目收益票據、項目收益債券等進行項目融資,支持項目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設置償債方式;鼓勵發行可續期債券,用于投資回收期較長的項目建設;全面落實外資舉辦養老機構的國民待遇,搭建好境外資金投資國內養老市場的橋梁和管道。
惠及4億老人的百萬億養老產業的春天即將到來。筆者撰此文意在找到制約養老產業發展的癥結,引發政府重視和行業自律,確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的基礎上,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
(作者系城市學者)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