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朱凱 張淑賢
與生活在上海的逾2500萬人一樣,身處上海的記者,也正在親歷一場艱難的“戰役”。一度感到些許的不平衡,聽到這樣那樣的抱怨,但我們在采訪了10多位各行各業的人們后,內心深處不禁陡然升起五味雜陳,但仍飽含著正能量的一次次精神觸動。
采訪中,有金融從業人員“抗擊疫情只是新時代長征路上的一場戰役,我有幸身在其中”的感慨,有保供企業普通員工“逆境時總要有人站出來,為了家園,我愿意堅守”的承諾,還有各行各位志愿者“緊要關口,就是要在一線”的堅守。
面對逆境總要有人站出來。記者采訪時獲悉,無論是光明食品集團、百聯集團和上實集團等上海地方國企,還是美團、叮咚買菜等民企,都克服了重重困難,始終站在抗疫最前線;無論是一個多月不回家的居委會書記,還是連續數日服務鄰居的居民志愿者,都在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團結一心、科學抗疫,才是如今特殊時期更應倡導、鼓勵與弘揚的。不可否認,上海這一波疫情已持續多日,給社會各個層面帶來了猝不及防的尷尬和不適,但越是身處困境就越能促進反思和改進,人類社會的螺旋式上升恰是應有之義。
可以看到的是,各類情況正逐步向好。以記者所在小區為例,從封控初期的核酸檢測扎堆,到目前每次規劃核酸路線、嚴格遵守排隊2米線;從最初的疫情信息滯后,到目前每日更新感染者人數、樓棟、轉運情況等數據;從在平臺搶菜到聯系大型商超統一采購……
當然,仍有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正如法律工作者王良所言,不斷實施的封控措施,大大超出人們預期,物資短缺、醫療資源擠兌、感染風險增加、解封無望讓更多人的產生焦慮,失去安全感,這些都是需要著力化解的。
不回避問題,才是解決問題之道。王良建議,信息公開透明也是消除居民疑慮的良方。上海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有海納百川的氣概和開明睿智的管理作風,城市治理水平一直都相當高,暢通的溝通渠道會換來更多市民的配合、理解和支持。
接受記者采訪時,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段厚省說,這些年來,社會的法治觀念正逐漸被培養起來,偉大成就來之不易,我們應倍加珍惜。有理由期待,經過抗疫的淬煉,國家法治將會更加完善,社會更加進步,生活更加美好。
疫情考驗面前,越來越多生活在上海這座城市的人們,展現了理性、守規的本來性格,日益暢通的溝通渠道也會換來更多人的配合、理解和支持。有理由相信,上海抗疫勝利的曙光就在不遠處。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