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古籍整理工作的不斷深入,以及書法研究的“文化轉向”,版刻書跡越來越成為相關領域學者關注的對象和藝術家激發(fā)創(chuàng)意的資源。雕版印刷是中國古代最早出現(xiàn)的印刷形式,也是知識和信息復制、傳播的重要方式。不過,相比印刷而成的書籍所具備的形質統(tǒng)一多成品屬性,其用以凝定和保存文本的功能在歷史語境中實際更值得強調。即使同一版本的古代圖書會有或曾以大量形式出現(xiàn)和存在,但不妨礙每個個體獨立成為一件文物或藝術品。
所謂版刻書跡,是指刊印而成的古書及相關文獻中的各種書體和文字。稱“版刻書跡”,而不稱“版刻書法”,是為涵括更多情況更為復雜的書寫標本。需要說明的是,嚴格和完全意義上的“版刻書跡”包括古書中的一切寫刻痕跡和數(shù)據(jù),由于雕版印刷書籍所用字體均為手工書寫后再行雕刻,故不論文字形貌如何或曰是否體現(xiàn)書寫特征和書法風格,它們也都是手書痕跡的轉化呈現(xiàn)。以往叫法相對模糊的“印刷體”或“宋體”等,雖然很可能全然未入有關學者的研究視野,但卻不宜將之排除在“版刻書跡”概念范圍以外。
古籍版刻書跡的豐富性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可以想見的。書籍制作者的觀念、動機、知識、趣味、習慣等,都影響到其形態(tài)的生成和改變,此外尚有時代、社會和歷史的因素在起作用。如何認識與理解版刻書跡,應至少包含以下三重角度:
首先,版刻書跡是古籍整理中應注目的基本對象。面對古代各類書籍和文獻,辨認研究字體和書跡始終是最基礎的工作,在雕版印刷技術出現(xiàn)之后,何種字體和書法進入書籍用字范圍,是后世判斷書籍產生年代和地區(qū)的關鍵依據(jù),而辨識版刻字體與書跡,也是歷來版本鑒定的第一要務。以宋版書為例,其字體多參據(jù)唐人楷書,而各地審美偏好亦有不同,如浙刻類歐、閩刻近柳、蜀刻似顏,假如對這些前人已有總結的規(guī)律性現(xiàn)象缺乏掌握,或難以明辨唐楷諸家特點,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著整理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尚未邁出。古籍中還有大量草書篆書字體,如明清人所刻書中多見今草章草序跋,古器物專類圖籍往往摹刻金文小篆,倘多半文字不能識讀,那么考證作者、析解文意、了解背景、撰述提要必將更感困難,甚至無從措手。
其次,版刻書跡是書法史研究的全新領域。中國古代早期書法史,更多時候是有關銘刻書跡的研究和敘述,雖然中古以后筆墨書跡或寫本文獻成為書法史關注的主體,但書刻資料依然具備補繪全貌的價值。一直以來,除專為傳錄歷代法書名跡的“法帖”以外,版刻書跡并不為書法藝術研究者和愛好者所留意,在他們看來,書家手跡或曰所謂“肉筆”才值得探究和臨摹,“下真跡一等”者即碑帖拓本,版刻書跡則帶有太多“匠人氣”和“棗木氣”,實在和作為藝術的“書法”無涉。但如果嘗試調整觀看的視角,借助版刻書跡足以拓展書法史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就此面臨的一系列學術問題也亟待解決。總之,有關版刻書跡的研究不僅能夠再度將書法和古籍置于同一場景系統(tǒng)考慮,更將進一步豐富書法史研究的內涵。
最后,版刻書跡是藝術設計觀念的重要體現(xiàn)。書籍由文字組成,書法是文字的藝術狀態(tài)和呈現(xiàn),當書籍中文字的藝術性得以增加,書籍本身也趨于“藝術品化”。與古代稿本、抄本和寫本文獻不同,版刻書籍作為可能置于經濟史和手工業(yè)史語境中觀照的復制形態(tài)之傳播品,它們天然具備設計空間和設計需求。早在唐宋時期刊印佛道教典籍和經咒之時,辨選字體已頗見用心和用意,而明清以來越來越多書法家介入或被引入書籍題寫領域,也尤其體現(xiàn)人們之于書籍的設計欲望和藝術追求。大量實物證明書商、梓人和藏書家常常從不同角度考慮和測試書籍字體及其各種呈現(xiàn)方式的最佳效果,在保持“書”的傳統(tǒng)基本形式的前提下,于“字”的層面不斷嘗試探索出新。種種留存至今的版刻書跡甚至足以幫助我們思考書籍之為“藝術品”的概念范圍和邊界。
重新觀察、審視和研究版刻書跡,使得書籍被置于更密集和復雜的社會文化網絡之中,在編撰、制作、傳播、閱讀的一系列過程中,都有與版刻書跡相關的行為和結果。整理、匯集有特點和代表性的古籍版刻書跡,無疑是深入研究書籍史、全面觀照中國古代書寫文化和書法藝術、理解中世以后東亞文化一體性的必要前提和重要路徑。我們對于古代書籍藝術特質、書體演進和變化發(fā)展過程、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形式的固有認知,也必將由此而得以拓寬和豐富。(文/谷卿)
多地召開“新春第一會” 高質量發(fā)展、改革創(chuàng)新等被“置頂”
隨著春節(jié)假期結束,全國多地在蛇年首個工作……[詳情]
09:57 | 業(yè)務戰(zhàn)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jiān)會修訂發(fā)布派出機構監(jiān)管職責規(guī)... |
00:25 | 場景創(chuàng)新、技術賦能、生態(tài)協(xié)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fā)展機遇... |
00:25 | 醫(y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yè)務穩(wěn)健發(fā)展... |
00:25 | 融創(chuàng)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