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行長助理彭家文在近日舉行的2023年中期業績交流會上表示,從央行的發聲來看,從"鼓勵和支持"直接變成了"指導"。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勢在必行,也是大概率事件。招行已制定相應預案,但還沒有最終的方案。
除招商銀行外,華夏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等也都在半年業績會上,對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問題做出表態。這種表態,儼然成為各大銀行中期業績說明會、交流會的標準格式。所不同的是,各家銀行在表達方式上存在一些不同,有的表達得直接一些,有的表達得含糊一些,更多的都是想"一站二看三通過",先看別人的,再考慮自己的,不太想搶在別人前面做出政策調整。
最終結果也可能,要么管理層統一發話、統一行動,要么部分銀行約定好統一調整,而不大可能出現一家或少數幾家銀行先帶頭,其他銀行根據情況選擇如何跟進的現象。如果那樣,帶頭調整政策的銀行會面臨比較大的壓力。當然,也不排除,可能會出現有的銀行就是不下調的現象。
那么,為什么在輿論和公眾反映已經非常強烈,購房者也在采用各種手段置換房貸,管理層也已經發話的情況下,各大銀行依然用等待觀望的方式對待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問題呢?到底是銀行舍不得這塊利益呢,還是操作系統跟不上調整的需要,或者還有其他方面的顧慮,需要弄清楚。否則,會給銀行帶來不利的影響,會損害銀行的市場形象。就算銀行處于強勢地位,不需要考慮那么多,也不該有太多的負面影響、負面形象。
銀行舍不得這塊利益,那是肯定的。因為,對很多銀行來說,已經當作既得利益放在銀行的業績薄上,相關的績效收入,也已經按照當時的利率測算發放到員工手中。如果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就等于把既得利益"吐"一部分出來,這對銀行來說,當然是極不情愿的,一定會能多拖一天就多拖一天的。畢竟,銀行也是企業,也要講效益、講利潤,也只有效益好、利潤多,員工的收入才能多,員工的積極性才能發揮。
但是,這也絕對不是銀行拖著不辦的主要原因。少一點利潤、降一點效益,對銀行來說,完全有這個承受能力,也不會影響員工的收入。銀行最忌憚的,也是最顧慮的,還是風險防范,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會給銀行帶來怎樣的風險壓力。如果經過評估,不存在風險問題,銀行就完全可以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否則,就必須繼續評估,繼續以現行存量房貸利率形成的利潤對沖可能出現的風險。
事實也是,對相當一部分銀行來說,雖然不良率處于較低水平、不良貸款總額也不算大,感覺比較安全,沒有多大的風險隱患。實際上,各大銀行心里都非常清楚,所謂的低不良率和低不良貸款總額,并不可靠,也不穩健,只要某個行業發生問題,就有可能使銀行的不良率和不良貸款額快速上升。其中,房地產企業貸款是最令銀行擔憂的,也是風險最大的,更是風險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的。
以恒大為例,2.4萬億的負債,貸款6000多億元。雖然這些貸款都有抵押、擔保等,但是,如果恒大真的破產了,有些剛性的支出是必須的,即便銀行有抵押、擔保,也沒有絕對把握把錢拿回來。更何況,恒大用于向銀行貸款的抵押物,大多是土地。銀行把這些土地拿到,要想變現,難度也是相當大的。一家銀行就這么多,而出現資金鏈斷裂風險的,可不只有恒大一家,負債規模最多的10大房地產企業,已經有7家暴雷,如果都走向破產,對銀行來說,無疑是一場不小的風險。
也許正是因為銀行普遍面臨著來自開發企業那頭的風險壓力,其他方面的風險也就需要更好地防范,千萬不能出現多處冒煙、多地出險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先不急于出臺存量房貸利率下調政策,也是對銀行可能面臨風險的一種預防。至少,可以避免銀行息差進一步降低,抗風險能力進一步下降。
央行在今后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情況報告中指出,商業銀行維持穩健經營、防范金融風險,需保持合理利潤和凈息差水平。從這句話不難看出,央行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和凈息差水平也是非常關心的,不會強行要求銀行下調存量房貸利率的,而會讓企業依據自身實際進行選擇。確實沒有條件下調的銀行,也可以選擇不下調。否則,息差太少,利潤太低,一旦出現開發企業破產等方面的問題,風險就難以化解,也無力承受。因此,防范風險,才是銀行不能及時下調存量房貸利率的最大顧慮,也是最大考量。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