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GE原董事長兼CEO杰克·韋爾奇與世長辭,享年84歲。杰克·韋爾奇是美國工業時代的傳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悼念時痛惜,從此再也沒有像“中子彈”杰克那樣的企業領袖。
GE公司有過巨大成功,也有走下坡路、領導人難以為繼的惆悵,韋爾奇也遭受過爭議。蓋棺定論,我們對韋爾奇的功與過該怎么評價,頂級CEO做好哪些才能不毀損公司長期價值、保持基業長青,引人深思。
那么,面對杰克·韋爾奇,中國企業家應作何感想呢?
首先,危急時刻要像韋爾奇那樣挺身而出,救企業于頹勢之中。
在45歲的韋爾奇出任GE董事長和CEO時,這家已有117年歷史的公司機構臃腫,等級森嚴,對市場反應遲鈍,在全球競爭中正走下坡路。一個明顯的痛點是,在40.4萬名雇員中,居然有2.5萬名經理,130多人擁有副總裁的頭銜。從工廠到韋爾奇的辦公室之間隔了12個層級。
韋爾奇一上臺,就在冷酷的業務大調整中,揮舞手術刀,果斷砍掉了四分之一的企業,裁員十萬多人,為自己贏得了“中子彈杰克”的綽號,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可能引發一場地毯式轟炸。
企業危難時刻,需要勇敢者審時度勢,大刀闊斧,果斷決策。杰克·韋爾奇就是這樣的杰出企業家。
其次,要學習韋爾奇瞄準行業第一的管理目標,力爭行業領頭人的精神叱咤風云。
韋爾奇賦予GE成為全球最有價值公司的使命。其宗旨的轉變是對公司重新確定了方向。當時GE排名第十,韋爾奇要求GE的每一項業務必須在同行業中位居第一或第二,實際上韋爾奇對公司任何一項業務位居第二都不感興趣。
韋爾奇認為,公司的每個事業都“數一數二”,那么在競爭中的定價權就會很大,公司結合體的風險就可以分散。
毫無疑問,GE是多元化經營的典范,它的產品線長到無法計算,從最早期的白熾燈、無線電,到空調、冰箱等日用家電,再到軍事工業機械領域,從戰斗機、核潛艇的引擎到雷達高度計。
在韋爾奇超乎常人想象的管理之下,其力求企業產品在每個行業中都處于領先地位。他果斷地進行企業轉型,實施瘦身戰略,韋爾奇把電視機業務出售給湯姆遜,換回了它的醫療事業部,GE的冰箱業務則整體賣給了中國的海爾。這樣做是集中人力財力力求占領全球技術制高點,使GE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術和服務業務的跨國公司,牢牢掌握其所涉足的領域的話語權。
縱觀中國企業,有的魚塘很大,但水很淺,藏不了大魚。有的企業似乎是無所不能,想把全世界的奇花異草移植過來,然后圈一道圍墻收費。但沒有核心技術,企業大而不強,底氣不足,經不起市場風浪的顛簸。
因此,中國企業必須樹立行業第一的目標理念,在技術集成上狠下功夫,努力打造核心競爭力,在某一領域拿第一,掌控行業標準、技術規范。這才是企業的根本之策。為此,必須“修剪”產品業務,將那些影響企業主干發展的枝枝蔓蔓毫不惋惜地剪除。
再次,要學習韋爾奇愛惜人才的遠見卓識,賦予人才更多的企業管理權。
韋爾奇有許多關于人才方面的“金句”,比如“竭力尊重有能力的人,讓沒有能力的人滾蛋”,這話雖然有點粗莽,但觀點非常鮮明。
韋爾奇自創一種“活力曲線”,他認為,在一個組織中,必有20%的人是最好的,70%的人是中間狀態的,10%的人是最差的。這是一個動態的曲線,每個部分所包含的具體人一定是不斷變化的。
韋爾奇指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必須隨時掌握那20%和10%的人的姓名和職位,以便做出準確的獎懲措施。最好的應該馬上得到激勵或升遷,最差的就必須馬上走人。
這種高頻率的人才流動,及時吐故納新,使GE一直保持著青春活力。
中國企業家也要學習韋爾奇的人才觀,一個人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要通過企業的優秀人才完成企業的目標任務。
這一點格力的董明珠值得學習,她雖強勢,但她十分珍惜人才,她認為人才是格力最大的財富,她給員工漲工資,給員工分配住房,及時調整職務,能者上,庸者下。2018年格力科技進步獎共計發出獎金5000萬元,單項目獎金最高達120萬。集聚和獎勵人才,使格力的創新精神勃發,3.5萬件專利鑄就了強大的格力帝國。
如果要把一百年美國工業史濃縮到一家企業身上,那么,GE也許是最合適的標本,而韋爾奇就是這個標本的靈魂。
斯人已去,留下的是無盡的精神財富,為全球企業家所共享。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