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潔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打造有進有出、優進優出的“雙循環”生態,必將對中國乳業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在此過程中,乳企不能只是被動應對,而是要積極融入。
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時代復雜多變,但伊利將以‘不變應萬變’,‘以消費者為中心’將是我們最確定的準則,也是我們在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將繼續堅持的一點。這一點,不分國度,無問西東。”
“每一位消費者都是VIP”
張軼鵬表示:“年初疫情發生時的緊張情緒和全民抗疫的一幕幕猶在眼前,現在看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的國家。戰勝巨大困難迅速恢復的國內市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
企業是社會經濟的基本細胞。伊利股份二季度業績強勁復蘇、增長遠超行業。在二季度業績的帶動下,伊利上半年業績實現逆勢超預期增長,展現出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和內生增長確定性。
張軼鵬表示:“我們明顯感受到,在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迅速組織復工復產的同時,公司核心競爭力和戰斗力得到了進一步的錘煉和提高。公司價值也得到了二級市場的進一步認可。前年我參加證券日報主辦的中國乳業資本論壇時,說的還是我們市值突破2000億元,而今年,伊利股份市值一路向上,站在了2500億元。這說明,越是大風大浪,伊利的‘好’越能被看到。”
張軼鵬認為,商業環境中有很多東西都是瞬息萬變的,但至少有一件事永遠不會變:商業的起點是讓消費者受益,“我們只有不斷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健康食品和好的服務,才能成人達己”。
不久前,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在內部再次強調了“以消費者為中心”這一理念。他說,“企業的發展之本在于消費者,我們開展所有工作都應該圍繞一個中心,那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在伊利沒有普通消費者,每一位消費者都是VIP”。
這一理念不是掛在墻上或是寫在紙上的口號,而是伊利實實在在的價值選擇和行動。
為了解決乳糖不耐受者飲奶后的不適癥狀,伊利四年磨一劍,推出國內首款應用LHT水解技術的營養舒化奶,讓更多消費者喝到了牛奶;為了滿足消費者飲用常溫酸奶的需求,伊利突破十六項關鍵技術難題,推出首款濃醇型常溫酸奶安慕希;為了滿足中國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伊利連續17年開展中國母乳研究,建立起中國企業首個“母乳成分研究數據庫”,推出了更符合中國寶寶營養需求的金領冠系列奶粉。
為了更懂消費者,伊利搭建了覆蓋420個數據源、有效數據量級達到全網90%以上的大數據雷達平臺,實時利用大數據洞察消費者深層次需求,并將這些需求與伊利產品研發有效結合,不斷創新產品品類。
潘剛要求伊利人要拿出“粉絲追星”的精神和狀態,深入且持續地挖掘目標消費人群的潛在需求,做到比消費者還懂消費者,甚至是超越消費者的想象,將他們的需求變為現實。
正因為摸準了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才讓伊利產品贏得了億萬消費者的認可和信賴,連續五年位列“中國市場消費者選擇最多的品牌”榜首。
研發高投入引領行業創新
除了潛心挖掘消費者需求,還要有能力滿足消費者,有實力把對消費者需求的關切落地。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曾這樣評價伊利:“伊利的強大不僅是它的產能,更是穩定而強大的奮斗在一線的研發團隊。”
伊利的研發投入一直走在行業前列,這充分表明了伊利對創新的重視。2019年,伊利集團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達4.95億元,同比增長16%,遠高于行業水平。截至2019年底,伊利全球專利申請總數、發明申請總量在2019年世界乳業十強中排名第三。
伊利秉承“質量源于設計”的理念,在創新研發時就充分考慮產品的品質需求,在配方、工藝、物料等各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借助智慧乳業優勢,通過積累的數據,深度洞察消費者需求,提前預警食品安全風險,確定最佳的產品配方和生產工藝,從而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健康產品。
“盡管當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但伊利仍將繼續堅持開放。”張軼鵬表示,“國際化是伊利集團的重要發展戰略。”
為了給消費者提供營養健康的產品,伊利在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地,構建起了涵蓋全球資源體系、全球創新體系、全球市場體系的三大體系,并不斷深化全球合作。伊利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沿全球黃金奶源帶布局。近年來,伊利持續加大全球市場的開拓,安慕希酸奶、Joyday冰淇淋、優酸乳等產品已在東南亞多個國家上市。此外,伊利正在建設印尼工廠,通過“收購+自建”的模式,打造東南亞雙中心。
張軼鵬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替代、排斥參與國際循環,而是在更高層次、更大深度上積極參與“國際循環”,同時能獲得較大主動權,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進而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