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劉秘書長,周秘書長,各位業界的同仁,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再一次來到我們乳業的資本論壇,首先感謝《證券日報》第三次為我們業界的同仁們搭建這樣一個交流的平臺。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面對復雜的形勢,黨和國家為我們指出了“國內大循環為主題、國內國際雙循環這樣的發展方向。伊利作為國內乳業的龍頭企業,將順應國內消費市場崛起的大趨勢,緊緊抓住這次機遇,轉型升級,持續布局國內和國外,提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硬實力。
首先我們先說一說國內。年初疫情突發時期的緊張情緒應該說還猶在眼前,那么當前抗擊疫情的形勢,仍然不容懈怠,即便疫情對經濟產生了很多不良的影響,那么從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來看,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經濟由負轉正的這樣一個國家。這讓我們從中看到了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旺盛的活力。伊利今年的發展走勢其實和國家的發展的大勢基本也相一致,今年以來伊利集團努力克服疫情對我們產生的不良影響,二季度業績實現了V型的反轉,我們明顯的感覺到,在積極面對新冠疫情的這種復工復產的同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戰斗力應該說得到了進一步的錘煉和提升,那么長期以來公司的價值也得到了資本市場上的一些認可,這說明越是大風大浪,那么越考驗企業的可持續的健康的發展能力。
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因素也比較多,但今天我想重點講一個最根本的一點,也是長期以來伊利在長期的經營實踐中堅守的一點,也就是在雙循環格局下,必須堅持的一點,那就是始終以消費者為中心,商業的環境很多信息是瞬息萬變的,至少有一件事我們想是不會改變的,就是企業為消費者存在,企業的起點是讓消費者收益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當然消費者對于健康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不會改變,我們只有不斷的給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健康的食品和最好的服務,才能夠成人達己。
那么在今年復雜多變的環境之下,董事長潘剛先生在前期的領導力峰會上,再一次強調了“以消費者為中心”這樣的經營理念,他說,“企業的發展之本在于消費者,我們所開展的所有工作都應該圍繞一個中心,那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那么在伊利人眼中沒有普遍消費者,每一位消費者都是VIP”。這是潘總的原話,伊利信條不是掛在墻上,寫在紙上,念在嘴上的,而是要實實在在的選擇這個價值,而且要踐行這個價值,那么舉一個例子在幾年前我們為了解決亞洲和中國人的乳糖不耐受的問題,伊利利用四年時間,應該說是四年磨一劍,推出了國內首款應對乳糖不耐受這樣的產品,營養舒化奶,讓更多消費者喝到了牛奶享受到了營養與健康。為了滿足消費者飲用常溫酸奶的需求,伊利突破了十六項關鍵技術難題,推出了首款濃醇型常溫酸奶安慕希,這個外邊我們也有。為了滿足中國寶寶成長發育的需求,伊利連續17年研究中國母乳,也建立起了中國第一個“中國母乳數據庫”,推出了符合中國寶寶營養需求的金領冠系列奶粉。
那么這些實際上都是我們以消費者為中心具體的體現,那為了更懂消費者,伊利還搭建了覆蓋420個數據源、有效數據量普及全網90%以上的大數據雷達平臺,實時的利用大數據洞察消費者的需求,那么有一些深層次的需求,我們通過數以萬計的數以億計的消費者需求的疊加,描繪出消費者未來需求的比較生動的畫像,那么了解消費者需求,不斷的創新我們的產品,滿足消費者在不同場景之下的營養健康需求。包括滿足消費者“挑剔”的味蕾。
再舉幾個例子,我們關注到運動族群特殊的營養需求,我們最近為冬運會專門研制的一個品牌,子品牌,“倍煥”高蛋白酸奶產品,那么這支產品定位于泛運動人群能補給更好的蛋白質的酸奶。所以我們也是踐行董事長潘剛先生提出的以消費者為中心這樣一個需求,那么潘總在會上還說了一句話,在這里也想跟大家做個分享,潘總說,要求伊利人要拿出像追逐明星一樣的韌勁,深入持續的挖掘目標消費人群的潛在需求,做到比消費者還要懂他們,比消費者本身還要懂消費者的需求,甚至還要超越消費者自身的想象,把他們的需求變成現實。那我認為剛才我講的“倍煥”高蛋白酸奶就是對于消費者需求和痛點的把握,我們是準確的,這也是這種韌勁的一個體現。
那么這個產品沒有加入蔗糖,而且還加入了很多專利的益生菌,高達10克的蛋白質,而且這個產品也是被業界科學數據的大量的證實了,這個產品對于控制體重和減少腹內脂肪有一定的積極的作用,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品嘗一下這個產品,提寶貴的意見。那么為了把握消費者的真正的需求,贏得市場的信賴,應該說是我們用一次次的業績和資本市場的投資回報,回饋了我們投資者的信任,那除了要有新挖掘消費者的需求,還要有能力和實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伊利的研發投入實際上一直走在行業的前列,充分表明了伊利對創新的重視,2019年伊利集團在研發費用上投入達到了4.9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應該說是遠高于行業水平的。那么截至到2019年年底,伊利全球專利申請總數和發明專利的申請總量在2019年世界乳業十強的排名當中我們是位居第三位的,應該說成為引領奶業振興的創新高地。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也曾經這樣評價我們:“伊利的強大不僅僅在于它的產能,更是穩定而強大的奮斗在一線的研發團隊。”那伊利集團秉承“質量源于設計”這樣的理念,在創新研發伊始就充分的考慮到產品品質的需求,在配方、工藝、物料等各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助力智慧乳業的優勢,通過積累的翔實數據,洞察消費者的需求,提前預警食品安全風險,確定最佳的產品配方和工藝方案,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健康產品。時代雖然復雜多變,但伊利應該說是以“不變應萬變”,“以消費者為中心”將是我們唯一的準則。這一點,不分國度,無論西東。
那么再說說國際。國際化是伊利集團的重要發展戰略。為了能給消費者提供營養健康的產品,我們在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這些乳業發達地區,構建起了覆蓋全球資源體系、全球創新體系、全球市場體系的三大體系,并不斷的深化全球合作。
到目前為止伊利集團已經和全球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700多家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那么這些企業在全球也都是在行業中位居前三名或者都是頭部的企業。那眾所周知,世界上最好的奶源都集中在南北緯40度到50度區間,伊利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沿全球黃金奶源帶布局,我們在新西蘭已擁有大洋洲乳業和威士蘭兩個生產加工基地,與當地的優質奶源牧場開展長期的合作。此外,我們還與傳統乳業強國烏拉圭、荷蘭開展了深度的合作。
在董事長潘剛的共建“全球健康生態圈”理念的指導下,我們還持續打造了開放式的創新平臺,在歐洲,我們聯手生命科學領域的頂尖學府,荷蘭的瓦赫寧根大學建立了伊利歐洲創新中心;在美洲,伊利聯合美國一流的大學、科研機構主導實施了“中美食品智慧谷”。那么舉個例子,就是在新西蘭的大洋洲生產基地實際上我們投資了30億元人民幣也是中資在新西蘭投資額度最高的一家企業,那么這個企業是整合當地的優質資源,同時利用中國的母乳數據庫的基礎研究數據,把這個基礎研究數據同平臺給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我們進行中國嬰幼兒奶粉配方的創新。那么也就說新西蘭大洋洲乳業基地的產品,是整合了全球的最優質的生產資料資源,也匯聚了全球的頂尖的智慧資源,最終還是服務于中國寶寶的成長需求,我覺得這一個小小的案例,也是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這樣一個典型的縮影。
那么近年來,伊利集團持續加大全球市場的開拓,我們的產品安慕希的酸奶、Joyday冰淇淋、優酸乳等產品已在東南亞多個國家上市。
2018年,伊利集團完成了對泰國本土品牌最大的一個冰淇淋的生產企業Chomthana中塔納進行收購。完成收購以后,Chomthana公司納入到伊利的全球運營體系之中,圍繞著品質管控、生產運營、創新研發、市場推廣等方面進行全面升級。
那么經過短短的一年時間,這個工廠的產能提升了30%以上,已經為當地創造了870多個就業崗位。初次以外,在印尼,伊利集團也正在積極進行建設我們的工廠,我們應該說通過“收購+自建”的模式,打造了東南亞雙中心。
盡管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但伊利也不會停止國際化布局的步伐,那么就在今年,伊利成功躋身全球乳業五強,也是中國乳業乃至亞洲乳企首次進入全球五強。那么關注伊利的朋友都知道,我們的中長期戰略目標是2030年實現“全球乳業第一、健康食品五強”,基于乳業五強目標的提前完成,董事長潘剛先生又為伊利明確分解了未來五年的小目標,那就是在2025年要進入“全球乳業前三”。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萬事皆有跡可循。疫情沖擊下伊利業績的V型反轉和中國經濟的率先轉正,中國乳企沖進全球五強,這些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乳業的發展正在起勢。
中國乳業過去的發展離不開資本的參與,今后中國乳業的乘風破浪,更加需要資本的助力。未來,伊利集團將攜手全產業鏈的合作伙伴,不斷完善多元化健康產品體系,從中國出發,走向世界,為更多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在這兒我想還是用潘剛董事長的一個愿望,作為演講的結束,潘總曾經提出,也是伊利人所有人的一個愿望,就是讓世界共享健康,也祝在座的各位健康幸福,工作順利,謝謝大家。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