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潔
10月20日收市后,舍得酒業發布《關于媒體報道的澄清公告》,針對這兩天網絡報道討論的問題進行了回應,就投資者和消費者關注的“舍得酒業12萬余噸優質基酒不實、品質不好”等問題做了澄清。
舍得酒業明確表示:公司老酒儲量真實,擁有12萬余噸老酒;公司老酒品質真實,有計劃保證存儲與銷售的平衡;公司存儲的老酒未勾兌食用酒精,公司閑置窖池經第三方機構鑒定,未影響窖池質量和產出基酒,此外關于儲存容器、老酒存儲周轉、窖池質量等也做了說明。
舍得12萬余噸老酒儲量真實
近日舍得酒業老酒的事備受關注,焦點集中在老酒戰略。顧名思義,老酒需要時間的加持。對于舍得酒業的老酒儲量到底有多少,舍得酒業在公告中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公司老酒儲量真實,擁有12萬余噸老酒。
記者了解到,舍得酒業很早就對老酒進行戰略性儲藏,在20年前,因市場銷售規模不大,產能遠遠大于銷量。且以中低價位產品為主的市場銷售產品主要消耗的是中低端基酒,所以大量的優質基酒沉淀了下來。
后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日益提高,舍得酒業順應社會發展,提出了老酒戰略,順理成章合情合理。
隨著中高端產品銷量增加,為保證優質老酒的進出平衡,舍得酒業也有一個平衡計劃:一是生產計劃制定堅持與銷售的中長期規劃保持動態滾動平衡并略大于規劃的原則;二是調整優化釀造生產工藝,多生產優質基酒。
目前,這12萬余噸純糧固態發酵的老酒成為舍得酒業推進老酒戰略的強力支撐。
時間成就了老酒,很好地詮釋了舍得酒業此前耐住市場的寂寞,沒有低價出售那些沉淀的優質基酒,所以才成就了今天老酒戰略帶來的中高端白酒的穩定增長。
生態釀酒+老酒儲備+純糧固態發酵釀造
此前曾有白酒專家公開表示,中國白酒高品質價值支撐有兩個,一個是生態環境,一個是老酒基酒。生態是品質的最佳護航者,是生產者的匠心體現;老酒,是白酒品質的最高表達,能被消費者直接感知。
舍得同時擁有“生態釀酒”“老酒儲備”這兩張釀造高端白酒的王牌,還通過成立研究院進行專項科技研究,讓企業的發展有了科技抓手。
就像這幾天網絡爭議引起投資人和消費者最大的擔心之一就是,舍得老酒是不是庫存積壓滯銷的產物,品質有沒有保證。
對此,舍得在公告中明確表示,舍得酒業儲存的老基酒都是純糧固態釀造,未含食用酒精。也就是說原材料是有保證的。其實這些此前公開信息也可以查到,在釀酒原料上,舍得酒業選取優質原糧主產區的生態原糧,配合獨有的“六糧濃香工藝”,獨創六糧配料。
此外,舍得酒業還將生態釀酒付之于行動,斥資打造了舍得生態釀酒工業園。
持續監測陶壇確保老酒品質
由于這些年橡木桶儲存紅酒等知識普及,相信很多不是專業從事白酒行業的消費者都有一個疑問:老酒是不是非得長時間在特定存儲容器里才叫老,放到玻璃酒瓶就沒有時間帶來的風味了。
一些熟悉酒的專業人士,在此次輿論爭議初起時表示,很多白酒公司都會用到不銹鋼儲存罐,密封干凈,避免跑酒的同時,也可以避免很多外界細菌粉塵的侵擾。
記者了解到,舍得老酒的存儲是這樣一個過程,中高端基酒生產出來后,均先儲存在陶壇內??紤]陶壇“過氣不過液”的特性,一直使用陶壇將導致芳香物質和有益元素揮發損失較大,舍得酒業會對每批陶壇持續監測,待基酒在陶壇內老熟到相應質量要求后,分批轉入不銹鋼罐繼續儲存。
這一點記者也咨詢了行業內其他人士,用不銹鋼罐儲酒,確實很多企業都有。關于老熟時間以及容器對老酒質量的影響可能沒有特定標準。
在世界所有烈酒中濃香型白酒發酵期最長,唯有長時間的發酵,才孕育出優質濃香型白酒特殊的香氣和味道。而舍得酒業擁有獨特的老窖池、老曲藝、老釀藝、老酒糟、老匠人、老基酒六老釀造技藝。這也是提出老酒戰略的底氣所在。
至于濃香型白酒較其他香型白酒在儲存時間上更快、更早顯現和表達出優質老熟特性是好事,這也是舍得酒業內控標準定義老酒的儲存時間為五年以上的依據。
也就是說對于老酒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時間,而容器對品質的影響上,舍得也一直持續檢測,經長期的儲存質量對比跟蹤,老熟之后的基酒在不銹鋼罐、陶壇儲存質量無明顯差異。
目前,舍得酒業為鞏固老酒戰略,致力于進一步擴大產能,其目的就是保證基酒的數量和質量。
(編輯 田冬)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