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近年來,我國乳業發展態勢整體向好。基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結構變化、飲食結構改善、城鎮化發展、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等因素,我國乳業正迎來巨大發展空間。
10月22日,證券日報與海通國際聯合發布的《2021中國乳業產業深度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我國乳制品行業發展已進入新階段:一方面,行業空間和結構有提升和升級空間;另一方面,競爭格局改善,龍頭集中度提升,上下游產業鏈一體化成為趨勢。
行業仍具備較大提升空間
2020年我國乳制品銷售規模達到了6385億元,同比增長0.9%,近14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在10%左右,預計2025年我國乳制品市場銷售規模將達到8100億元。
從人均消費量來看,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人均液態乳制品消費量21.1KG(其中白奶13.6KG,酸奶7.5KG,合計占比近70%),干乳制品消費量0.4KG。日本、美國、英國人均液態乳制品消費量分別為36.2KG、67.3KG、91.4KG,人均干乳制品消費量分別為4.0KG、24.7KG、22.7KG,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乳制品的消費量和消費結構均具備大幅提升和升級的空間。
從內部結構上看,報告預計,我國農村居民人均消費量將有所提升,是未來奶類消費的主要增量。據2019年統計局數據顯示,國內城鎮居民人均奶類消費量達到16.65KG;而農村居民的人均奶類消費量僅為7.26KG,不足城鎮居民的二分之一。因此,在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提升背景下,農村居民乳制品消費量有望成為奶類消費的重要驅動力。
此外,各子品類出現顯著分化。從乳制品消費結構上看,我國牛奶消費市場是以常溫白奶為主,低溫巴氏奶的占比僅為27.7%。相比之下,日本低溫巴氏奶占比高達98.3%。報告認為,我國幅員遼闊導致奶源地分布不均,消費市場和奶源布局明顯割裂,這種資源分布局面未來將會長期存在,因此產銷協同程度較高的巴氏奶實現全國化的進程較慢。
研報判斷,國內牛奶消費仍將長期以常溫白奶為主,而低溫巴氏奶受益于技術革新(超級巴氏奶)和冷鏈發展等因素將迎來階段性高成長。同時我國消費需求呈現多元化,消費者對于奶酪、黃油等干乳制品需求逐步提升。乳制品企業順勢而為,推出一系列符合消費需求的干乳產品,促使干乳制品的消費能力逐步激發。
行業龍頭集中度持續提升
對于乳制品行業格局,報告指出,伊利蒙牛“雙子星格局”極其穩健,近千億元的營收規模遠超其他乳企,泛全國化的光明處于穩步前行階段。其他地方性乳企,例如新希望、三元等營業收入均在百億元以下,持續深耕區域,通過擴大市場輻射范圍或資本并購來繼續發展。2020年乳制品行業整體市場份額,伊利和蒙牛合計近50%,分別為26.4%和21.6%;光明、君樂寶位列第三、第四名,分別為4.1%、3.1%。
“龍頭企業通過優質奶源、渠道力、品牌力、產品研發等優勢,已經構建起強勢護城河。在行業高端化進程中,龍頭企業更具核心優勢。”報告分析,一方面,以品質驅動的高端化升級中,奶源尤其重要。上游優質原奶資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掌握上游優質奶源、構建高端產品的進入壁壘,在產品高端化的過程中更具優勢。以伊利系和蒙牛系為例,其規模化牧場占比均超40%;另一方面,以品類創新推動的高端化升級中,龍頭企業的研發能力和推廣能力均具備較強優勢,在消費升級大背景下,龍頭企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龍頭企業戰略側重也有所不同。報告顯示,從2019年蒙牛出售君樂寶股權開始,蒙牛和伊利的規模爭奪戰迎來階段性緩和。戰略層面,蒙牛重點投入巴氏奶、奶酪、奶粉三大業務單元;伊利則在聚焦常溫業務的同時,加大奶粉業務和非乳業務的投入。由于龍頭企業戰略重心出現分化,常溫白奶、酸奶的競爭逐步趨緩。從更長周期看,伊利的目標是成為雀巢一樣的健康食品公司而不僅僅局限在乳制品行業。因此,伊利在不斷尋找跨行業發展的機會;蒙牛作為中糧旗下子公司,核心使命是聚焦乳制品行業,公司的未來則相對更加專注,在乳制品各個子領域不斷完善、做大做強,成為全球乳制品龍頭。
上下游進一步融合是長期趨勢
據USDA數據顯示,我國奶牛存欄數從2015年的840萬頭下滑至2021年的620萬頭,上游奶源缺口問題較為突出。農業農村部發布《2021—2030年中國奶制品展望報告》稱,2021年-2030年期間我國生鮮乳產需缺口仍將存在。
報告指出,制約上游擴張的因素既有不斷增長的環保投入,又有原奶價格不穩定帶來的上游企業盈利周期性波動。這些因素伴隨著規模化養殖持續提升,并隨著物聯網技術、現代化養殖設施設備的應用和推廣逐步緩解。產業鏈一體化程度逐漸提高,上下游進一步融合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長期趨勢。
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乳制品進口總量達到328.1萬噸,同比增長10.4%,進口金額為117.1億美元,同比增長5.2%。折合原料奶1887.2萬噸,同比增長9.0%,與2019年同比增幅相比,高了1.9個百分點。2020年我國原奶產量3440萬噸,原奶自給率為64.6%,已經連續五年下降。
“監管部門對復原乳的監管日趨嚴格,貿易問題不確定性等導致未來上游原奶的供給主要還是依賴國內,進口乳制品只是補充。”報告表示,從產品端看,高端化升級的核心競爭要素還是圍繞原奶展開,目前伊利和蒙牛的奶源自控比例不足40%,未來乳制品企業仍將在奶源問題上進行積極布局,高品質的原奶是產品升級的基石。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