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2024質躍未來”粵港澳大灣區企業ESG發展年會在廣州舉行,和府撈面榮膺“鄉村振興杰出貢獻榜樣”。
榜樣力量從何而來?或許要從一棵黑塌菜說起。
2024年,一棵黑塌菜成為和府撈面的“明星”,不僅帶火了黑塌菜鹵肉砂鍋飯等米飯類單品,也將自身品牌發源地、黑塌菜原產地——世界長壽之鄉如皋,帶到了大家的面前。正值黑塌菜農收時節,和府撈面于近日開啟黑塌菜溯源之行,走進田間地頭,與消費者分享黑塌菜的豐收喜悅。
據悉,在與如皋當地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和府撈面2024年實現了近4000畝黑塌菜的產地直采。2025年,如皋黑塌菜種植面積可達約1.8萬畝,而和府撈面計劃采購量將占如皋總產量的近一半。
種好“菜園子” 護好“菜盤子”
黑塌菜是如皋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蔬菜,富含多種維生素、膳食纖維及礦物質的蔬菜,被當地人稱為“維他命菜”“長壽菜”,也是如皋人的“富民菜”。公開信息顯示,如皋黑塌菜已入選全國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
黑塌菜的種植和食用已經成為如皋人生活的一部分,與當地的飲食文化和生活習慣緊密相連。在如皋,黑塌菜被視為青菜中的珍品,也是長壽之鄉健康生活方式的體現。
為保障黑塌菜的種植,和府撈面在如皋當地部門的技術支持下,專門設立種植基地,推動黑塌菜的標準化種植。通過黑塌菜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既可以給當地農民增加收入,又能為和府提供穩定的食材供給,保障食材品質,讓消費者可以平價地享受到長壽之鄉的“長壽菜”。
該模式的推廣,實現了從“菜園子”到“菜盤子”的跨越,讓黑塌菜走向全國的同時,提高了農產品的經濟效益,實實在在地造福當地農民,為當地農村農業發展、地方特色文化的普及貢獻了力量。
和府撈面創始人李學林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和府的壯大是從如皋走出來的,現在品牌的發展又再向長壽鄉如皋走去。和府既要向上生長,也要向下扎根。在產品上,把屬于我們長壽鄉的東西做好、做專、做強;在價格上,還要親民,讓大家都吃得起、吃得好。
好食材透明化 供應鏈“保駕護航”
一直以來,和府撈面對食材的選用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黑塌菜、有機大米、五常大米、有機醋等有機、綠色食材的使用,進一步提升了餐品品質。其中,黑塌菜不僅是綠色食品,還是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
對和府撈面而言,推出源頭直采的黑塌菜,既是對食材品質規格的一次新的拔高,也是對品牌定位“長壽鄉 好食材”的精準表達。一方面,和府撈面通過整合“長壽鄉”特色黑塌菜資源,將高品質食材送上消費者的餐桌,讓消費者吃得明白,吃得放心。另一方面,結合當地農業發展特點和實際需求,探索與食材產地的深入合作,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實現農民、企業與地方經濟的多方共贏,同時也有助于將和府供應鏈體系中的溯源鏈路進一步打通,加快推進供應鏈透明化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供應鏈透明化是和府撈面今年的品牌升級重點。除了綠色有機食材的引進,和府還率先公開了自有中央廚房,通過直播讓消費者真聽、真看、真感受。而此次圍繞黑塌菜的種植合作與食材溯源,和府撈面再次顯示了其供應鏈的實力與透明化的決心,并以實際行動為餐飲行業做出表率。
目前,和府撈面已建有近10萬平方米的現代食品產業園,以及全國最大的中央廚房之一。成熟的供應鏈體系能夠支撐其未來數千家門店的基本運營,以及冷鏈配送需求,而供應鏈的透明化舉措將為更多好食材提供品質保障,鞏固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
和府撈面相關負責人表示,合作種植和源頭直采是目前和府供應鏈的發力方向,這樣既可以在源頭上保證食材品質,也可以助力當地農業發展。據悉,和府撈面正積極發掘全國各地特色好食材,其門店近期有望引進內蒙古五原縣黃柿子等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未來,和府撈面將依托其成熟透明化的供應鏈與覆蓋全國的門店布局,將像黑塌菜這樣的地方特色好食材送上消費者的餐桌。同時,通過在更多“田間地頭”的城鄉聯動,打開食材源頭合作的更多可能性,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CIS)
21:18 | 友訊達: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股... |
21:18 | 溢多利:截至2025年4月10日股東總... |
21:18 | 意華股份:公司暫未與小米汽車開展... |
21:18 | 易成新能: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 |
21:18 | 依依股份:4月16日回購公司股份100... |
21:18 | 雪峰科技:第五屆監事會第二次會議... |
21:17 | 雪峰科技:第五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 |
21:17 | 秀強股份:第五屆監事會第十二次會... |
21:17 | 秀強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 |
21:17 | 廈門象嶼:第九屆監事會第十九次會... |
21:17 | 廈門象嶼:第九屆董事會第三十次會... |
21:17 | 維遠股份:第三屆監事會第五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