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11月23日,湖北宜昌一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引發關注。視頻中,工作人員告訴老人“不收現金,要么告訴親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
24日,宜昌市醫保局回應稱,事發地點在秭歸縣茅坪鎮西楚社區,“村、社區一級有代收代繳醫保的職責,該社區工作人員對政策掌握不到位。”目前正在和當地醫保部門、宣傳部門一起調查處置。
相關話題沖上微博熱搜榜第一名,閱讀達1.3億。
此前報道:
網傳視頻顯示,一老人獨自冒雨在柜臺交醫保,工作人員告訴老人,“不收現金,要么告訴親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就)這兩個方式。”老人有些不知所措。據封面新聞此前報道,事發地點在秭歸縣茅坪鎮西楚社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一章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網友熱議:
94歲老人被抱起激活社保卡,農行道歉
無獨有偶,近期,“94歲老人被抱起激活社保卡”的新聞也引發網友熱議。
21日,有網友爆料稱,湖北廣水94歲的老奶奶行動不便,為了社保卡激活,被人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
視頻中,老人被家人抱起后趴在柜機上,老人的兩名家人左右攙扶著,膝蓋彎曲,雙手撐在柜機上,網點工作人員端站在一旁引導操作步驟,勉強完成人臉識別。
該視頻引起不少網友熱議,有網友評論:
“銀行的服務是否可以人性化一點?”
“對于高齡老人等特殊人群,銀行就沒有移動設備可以進行人臉識別?”
事發后,農行廣水市支行公開道歉,并表示:“此事暴露了我行服務宣傳不到位、服務意識不濃的問題。”
22日,據廣水市廣播電視臺消息,農行廣水市支行發布了關于“94歲老人辦理社保卡激活”視頻的情況說明稱,工作人員已及時趕到老人家中道歉。說明中提到,相關視頻內容發生于20日14時許,該老人在其兒子、兒媳的陪同下,來到離家300米左右的網點辦理激活社保卡金融功能的業務,由該行工作人員引導。老人在其兒子、兒媳幫助下完成了視頻認證。
農行是否可為高齡老人等行動不便人員提供便利?
11月22日,南都記者向農行官方客服了解到,若戶主本人年事已高、身患重病、行動不便、無自理能力,但意識清醒的情況下,農行營業網點可采取上門服務的方式進行實名驗證等業務辦理。戶主也可委托配偶、父母或成年子女攜帶身份證、委托書等材料到營業網點辦理相關業務。
國務院發文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關懷老年人”
數字普惠金融在提供新的金融服務渠道的同時,對物理服務點、傳統機具等線下服務渠道形成沖擊,一定程度上帶來數字鴻溝和數字排斥問題。近日一條新聞激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94歲老人為激活社保卡,在銀行被抱起做視頻認證,這很難說是技術帶了便利。于老人群體而言,技術有時更多的是麻煩。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要求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確保各項工作做實做細、落實到位,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其中,涉及到金融領域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便利老年人辦事服務、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應用。
隨著普惠金融政策的持續推廣,金融服務的使用程度穩步加深、可得性持續改善、質量不斷提升,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數字鴻溝帶來的不利影響。10月15日,央行發布《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19年)》(下稱“報告”)建議,應協調推進“線上+線下”普惠金融業務發展,降低數字鴻溝的不利影響。
一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對物理網點及機具進行合理布局,穩妥推進線下網點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指導金融機構優化服務流程,協調推進線上、線下服務,對于依賴傳統金融服務的老年人等群體,適度推廣使用數字金融工具,在保持傳統服務功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選擇的同時,設計推廣更人性化、更有針對性的服務規范。
10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出席了“2020年金融街論壇年會”時也曾提出,要助力保留傳統的、有效的金融交易渠道和服務方式。比如說使用現金,小額的支付必須要接受現金,人民幣,包括現金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近年來人民銀行持續開展維護人民幣的法定地位,抵制拒收現金行為的宣傳活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他表示:“在很多人享受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考慮部分老年人和其他的一些人群,他們沒有智能的設備,由于數據鴻溝給他們帶來的不便,老年人說了,我沒法去公園,甚至沒法上公共汽車,這是不行的,這些傳統的渠道,必須要對他們開放。”
為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難題,《方案》從法規規范方面做了保障。《方案》要求,加快推動制修訂涉及現金支付、消費者權益保護、防止詐騙、無障礙改造等相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切實保障老年人使用智能技術過程中的各項合法權益。各地區要圍繞出行、就醫、消費、辦事等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推動相關地方性法規制修訂工作。加快推進相關智能產品與服務標準規范制修訂工作,進一步明確有關適老化的內容。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