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個股創出近1年甚至近5年股價新低,破凈股占比創歷史新高。部分私募對此表示,創新低的個股并不意味著馬上會翻轉上升,雖然市場調整或接近末期,宜逢低布局,但也要在洼地中挑“金子”。多家私募近期一方面控制倉位,一方面做成長股的前瞻性布局。
新低個股需甄選
數據顯示,截至8月19日,509只股票的股價創近一年新低,217只創近三年新低,112只創近5年新低,均遠超去年同期水平。另據媒體報道,滬深兩市破凈股也進一步擴大至261只,占在交易股票數量的7.64%,已超過2005年、2008年和2013年等幾個A股歷史重要低點時水平,創歷史新高,破凈比例已超過2013年6.3%水平,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公用事業、交通運輸等行業。
對于創新低的個股,私募認為要警惕其中蘊藏的風險,避免僅從技術分析的角度而盲目抄底。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認為,近期大盤整體風險加劇,進一步帶動了個股連連下跌。創新低的低價股越來越多,盡管部分超跌個股展露反彈跡象,但具備三個特點的低價股應該遠離,即低價、缺乏業績支撐及涉及近期熱點概念。整體來看,近期反彈個股中以妖股居多,它們普遍缺乏良好的業績預期,炒作的成分較為嚴重,投資者需要保持謹慎的態度。
騰逸投資研究總監朱堅文表示,今年以來證券市場重心整體下移,所以A股市場里面會不斷出現個股創新低的情況。但需要明確的是,創新低的個股并不意味著馬上會翻轉上升,創新低意味著市場在當下并不認同其投資價值,所以中小投資者應順勢而為。當然,一些股東回報高、行業前景好甚至國家政策傾斜的行業也會得到市場的認可,這些機會才真正值得把握。
聚灃資本總經理余愛斌認為,今年以來,受宏觀經濟前景不明、金融去杠桿、信用緊縮等多重因素影響,A股走勢調整較大,整體估值水平無論橫向與國際市場相比還是縱向與A股歷史水平相比,都具備低估值優勢。
“投資者應區分哪些股票是自身經營不善導致業績和估值同時調整而股價下跌,哪些是行業邏輯改變所致,哪些是高杠桿經營在今年去杠桿的大環境下被動調整所致,以及哪些則純粹是投資者恐慌情緒造成。只有把這些區分清楚,投資才能有的放矢。”余愛斌說,“應盡量回避純粹的概念炒作、異于行業平均水平的高杠桿經營、行業邏輯發生重大調整等特征的公司。”
調整或接近末期
A股的下行趨勢已延續數月,在此期間,不少中小私募嚴控倉位,等待轉機。余愛斌稱,聚灃資本春節以后一直保持較低的整體倉位,目前更是降低至一成左右,只在個別時間段適當參與了金融和火電等板塊中估值較低、盈利穩定、有一定成長空間的優質股票。
不過,他判斷本輪市場調整周期已經接近末期。首先從市場表現特征來看,近期消費、醫藥等防御板塊相繼出現調整是典型的熊市后期特征之一,隨著這些強勢板塊補跌完成,市場悲觀情緒充分釋放,市場見底的可能性提高;其次,當前市場整體估值已經進入歷史底部區間,如果不考慮發生債務危機或者重大經濟危機等系統性風險,相當部分個股已經具備顯著的投資價值;最后,當前政策轉向積極,短期流動性已經走向寬松,無風險利率快速下降,隨著積極財政政策后續出臺,市場對經濟景氣下滑的擔憂也會有所緩解。
濱利投資基金經理梁濱認為,在本次內外圍不確定因素的環境下,建議普通投資者控制好倉位,不急于抄底,等待市場穩定再介入。
不過,今年以來旗下產品平均收益為正數的某百億私募,卻一直保持著高倉位,較其他一些保持高倉位、但今年業績為負的百億私募顯示出明顯優勢。他們表示,今年倉位一直較高,較好執行了年初的投資策略,幾次風格轉換的機會把握得較好。近期獲利了結部分價值成長股,開始做成長股的前瞻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