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家上市公司陸續披露三季報,淡水泉、景林、高毅等百億私募的持倉情況浮出水面。行業上看,消費、科技、醫藥等板塊成為私募關注焦點。業內人士表示,當前首選業績穩定、現金流良好的白馬龍頭公司。
百億私募持倉曝光
數據顯示,截至10月25日,A股合計超1000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報。截至記者發稿,私募三季度新增持股42家。醫藥、制造、消費類等績優股成為新寵。百億私募淡水泉旗下兩只產品三季度新進馳宏鋅鍺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分別持倉2145萬股和2047萬股。高毅資產三季度繼續加倉光威復材、華測檢測兩只個股,其中一只產品“銳進四十三期高毅曉峰投資信托”新進華測檢測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另有兩只產品“銳進四十三期高毅曉峰投資信托”、“高毅曉峰2號致信基金”新進光威復材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弘尚資產在三季度加倉健民集團和三特索道。
此外,部分私募對業績增速不及預期的上市公司股票進行減持。景林資產旗下“興業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興享進取景林1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等三只產品三季度均對富安娜進行了減持。成泉資本三季度減持科遠股份等個股。
對此,多位受訪人士認為,結合三季報及以往定期報告的私募持倉情況看,具有長期盈利能力的“現金奶牛”,特別是一些優質龍頭股更易獲得百億私募青睞,2018年以來市場的震蕩給了低價買入這些優質資產的機會。
看好醫藥和大消費
具體個股選擇上,云溪基金董事長陽勇表示,在去杠桿大環境下,資金面緊張,首選業績穩定、現金流良好的白馬龍頭公司。市場對給予銀行、保險板塊的估值不高,而國際上成熟國家的銀行股PE一般在10-15倍,銀行、保險板塊也可以配置。此外,盡量規避受外圍市場影響的標的,選擇內需板塊中受經濟波動影響較小的板塊,建議選擇大市值、低估值、業績具備可持續性、高股息的行業龍頭股,重點配置醫藥、大消費、科技等板塊。
“從行業上看,大消費和創新科技領域將是牛股集中地。”大唐財富高級研究員李雅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消費在經濟結構中的占比正在不可逆轉地逐步增大,消費升級以及不斷擴大的消費品類給市場帶來了眾多機會。另外,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而科技是第一驅動力,加之國產替代進程的快速推進,各個科技細分行業將不斷有龍頭涌現。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多個行業輪番爆出黑天鵝事件,不少優質股票被錯殺。陽勇對此表示,醫藥板塊作為歷史上的牛股集中營,經過黑天鵝事件反復殺跌后,估值正在回歸合理范圍,部分被錯殺的優質股票或將出現新的布局機會。
河南某中型私募基金總經理冀爍文認為,目前市場整體運行態勢偏弱,投資宜求穩。最好是挖掘和布局今年以來業績具有確定性的行業或者個股。對于錯殺的業績優良個股可以擇機逐步適當配置。李雅認為,對投資者來說,可以通過自上而下的研究,從宏觀經濟到產業政策,再到上市公司所在行業,企業產品競爭優勢、公司戰略、財務報表等全方位研究,找出真正擁有競爭壁壘的公司,這些公司在未來更容易成為牛股。
A股仍處筑底階段
冀爍文表示,機構普遍認同當前市場是估值底部,但近期受制于市場參與者的悲觀情緒影響,市場運行態勢偏弱。至于市場能否就此企穩,仍需觀察。關于市場底,有兩個方面來判定,一是歷史上歷次大的底部構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都需要反復震蕩夯實;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底部構筑,有一個底部構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市場指數仍會有上下的反復。
李雅分析認為,A股市場未來可能有更多利好降臨。不過,在部分風險事件未最終落地前,市場風險偏好上行仍存在壓力,但從各層面看,A股市場已經處在筑底階段,后期市場大概率延續結構性的震蕩筑底行情。
“市場目前已經在底部范圍,與其糾結判斷具體低點在哪里,不如逐步買入估值合理的優質企業。”陽勇表示,預計2019年個股表現將會繼續分化,其中大藍籌可能走慢牛。
重陽投資認為,今年以來A股市場調整幅度已經很大,投資者悲觀情緒反映充分,估值也處于歷史低位。此外,央行宣布自10月15日起降準1個百分點,寬貨幣為去杠桿提供了適宜環境,有助于托底經濟,也抑制了股市下行空間。從估值、投資者風險偏好角度綜合看,當前市場整體依然處于底部區域,指數進一步下行空間不大。未來隨著各項市場化改革措施的持續推進,投資者的悲觀情緒有望逐步修復,當前仍是逆向投資、逐步布局優質公司的機會。
浩坤昇發董事長張門發表示,A股經過一段時間的下跌之后,投資價值逐漸體現出來,估值底部得到共識。美股出現大跌,帶動亞歐其他國家股市大跌,這在短期上會對A股市場有一定的影響。不過,中長期來看,A股處于一個歷史價值底部區域已經得到國內外眾多機構的認可,短期影響不會阻礙A股中長期逐漸向好的趨勢。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