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清明假期,本周僅有3個交易日,受外圍市場再次大幅震蕩影響,北上資金3日均呈流出狀態,合計凈賣出65.55億元。分市場來看,北上資金的減倉主要集中在深股通,3日合計凈賣出57.48億元,而滬股通只在周三凈賣出25.1億元,周四、周五則小幅凈買入,3日合計凈賣出8.07億元。
在市場動蕩時,低估值的銀行股再次成為避風港,北上資金本周逆勢凈買入銀行股19.45億元,是凈買入最多的行業;電氣設備行業也獲得11.63億元凈買入,房地產、商業貿易、采掘等5行業本周也獲得北上資金超億元凈買入。
醫藥生物行業因前期漲幅過大,北上資金持續減持,本周再度凈賣出15.73億元,為凈賣出最多的行業;受疫情影響,交通運輸行業本周被凈賣出13.11億元;電子行業也被凈賣出超10億元;食品飲料、機械設備、非銀金融、化工等13個行業被凈賣出超億元。
豪買銀行股
破凈已成銀行股“常態”,但從近期公布業績的銀行股來看,目前各大銀行股確實是被市場低估。如工商銀行2021年實現凈利潤就高達3483.38億元,但其截至本周五收盤的總市值才1.7萬億元出頭。
并且,銀行股普遍高分紅,工商銀行擬2021年度每10股派2.933元,建設銀行擬10派發3.64元,中國銀行擬10派2.21元,農業銀行擬10派2.068元,郵儲銀行擬10派2.474元,交通銀行10派3.55元。
以4月8日收盤價計算,銀行股的股息率中值為4.07%。其中,北京銀行、光大銀行等7只上市銀行股息率超過6%,交通銀行股息率高達6.92%,浦發銀行、上海銀行等6股的股息率也在5%以上。
低估值、高分紅的銀行股成為弱市中北上資金的最愛,在本周增持股數前10名個股中,有7只為銀行股。農業銀行被北上資金增持9314萬股,高居榜首,近期已連續9個交易日加倉;工商銀行本周也獲得北上資金增持8306萬股,位居增持榜第二位;中國銀行、北京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光大銀行本周也分別獲得北上資金增持6050萬股、4063萬股、3649萬股、3100萬股、2652萬股。
銀河證券表示,就當前階段而言,穩增長政策導向不變,利好寬信用格局延續,持續看好銀行業景氣度修復,關注銀行板塊及個股估值低位配置價值。
持續加倉新能源
俄烏沖突使得歐洲乃至全球重新審視能源安全問題。而中國在“雙碳”目標下,風、光等新能源也都是重要選擇。中國的光伏產業具備較強的出口能力,全球市場對中國產能依賴度較高,這就使得相關上市公司成為資金重點追逐的對象。
陽光電源本周獲得北上資金6.79億元凈買入,為本周凈買入最多個股,總持倉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除開年第一周減持外,北上資金已連續12周增持陽光電源,累計增持6933萬股,占到陽光電源流通股的6.3%。
本周最受關注的光伏概念股非天合光能莫屬。周四,天合光能剛公布2022年一季度預增117.19%~160.63%的公告,就遭到雪貝財經發布文章對公司業績提出質疑。文中列舉2020年天合光能從隆基股份采購的19.9億元,但并未反映在隆基的客戶列表中等事實,質疑天合光能與隆基股份之間銷售、采購數據不能一一對應。
受此影響,當日天合光能跳空低開低走,一度大跌超10%,股價創半年多來新低。不過北上資金卻乘機買入天合光能逾215萬股,這已是北上資金連續13個交易日增持,或連續第9周加倉。
天合光能隨后回應稱,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度財報數據經過專業審計機構的審計,關于前5大客戶和供應商的相關情況及數據,審計機構按照中國審計準則對相關客戶和供應商執行了函證、抽樣檢查等相關審計程序,并以此為基礎對天合光能財務報表出具了無保留意見,因此相關信息真實可信,不存在信息不實的情況。
關于天合光能與其他上市公司披露的數據存在差異的問題,公司分析稱,主要由于合并口徑和單體之間的差異、總額和凈額之間的差異等幾個原因導致。以陽光電源為例,天合光能按合并口徑披露所有主體對陽光電源的銷售及采購,陽光電源則披露對天合光能各法人主體單體的采購和銷售。
東方證券表示,中國油氣資源的對外依存度一直較高,在“雙碳”目標指引及能源安全保障的雙重背景下,光伏、風電產業鏈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高速成長機遇。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