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萌 田鵬
2020年8月24日,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揚帆起航,首批18家企業鳴鑼上市,標志著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駛入“深水區”。
三年來,創業板百里風趠,發行上市條件大幅優化,審核效率顯著提升,主要制度經受住了市場檢驗;創業板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特色鮮明,板塊覆蓋面更廣、包容性更強,規模穩步擴大,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一極;創業板通過再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資本工具推動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持續提升市場各方獲得感。
三年來,創新資本不斷匯聚,優質企業在此成長,聚焦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新興產業集群融合發展。創業板注冊制公司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歷經三載韶華,如今創業板已成為高成長優質企業聚集地、高水平創新動能策源地、高質量民營企業主陣地,服務國家創新驅動戰略能力持續提升,更好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一步推動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承上啟下
注冊制改革成效顯著
“推進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是資本市場建設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它吸收科創板注冊制改革的良好實踐,為下一步中小板和主板注冊制改革奠定基礎。”三年前,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深交所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儀式上的致辭擲地有聲。
三年來,創業板突出把選擇權交給市場這一本質,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大幅優化發行上市條件,大力推進開門辦審核,實施“三陽光兩促進”專項行動,推動發行上市全過程規范、透明、可預期,切實把好信息披露質量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平穩推進注冊制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
其中,自今年3月份以來持續開展的“三陽光兩促進”專項行動,圍繞促進審核質量效能提升、促進廉潔文化提升目標,從陽光審核、陽光監管、陽光服務三方面,推出20余項具體舉措,切實惠及了諸多(擬)上市公司,成為注冊制改革又一有益實踐。
一家從事互聯網相關服務業的創業板在審企業正是“陽光審核”的受益者之一。該企業負責人表示,由于其所處的細分行業比較“小眾”,當前沒有直接對標的上市公司,擔心交易所無法認同其業務模式。現場溝通過程中,企業負責人與審核小組就創業板定位、業務模式等事項深入交流,一問一答之中明顯感受到審核小組是“有備而來”,每個提問都很專業,給公司業務發展帶來啟發。
湖南裕能是注冊制下登陸創業板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公司在IPO階段充分利用發行上市審核咨詢溝通機制,解決了多項審核重點關注問題,實現高效過會;在上市后的日常監管工作溝通過程中,公司利用豐富的培訓交流和案例學習機制,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規避潛在隱患。
此外,創業板依靠設置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使得板塊吸引力日益增強,“三創四新”定位愈加鮮明。尤其是今年,創業板第三套上市財務標準——“預計市值不低于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億元”正式啟用,向未盈利企業敞開大門。至此,符合條件的優質未盈利企業、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均可在創業板上市。
據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8月23日,創業板注冊制下新申報企業中有469家企業以“第二套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1億元”申報。其中,21家已注冊生效,20家企業已經上市。
“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以來,上市引導也更加傾向于核心創新技術和創新服務模式,從而促進了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支持的2家投資企業登陸創業板,覆蓋了醫療健康和科技兩大領域。這兩家企業共同的特點就是符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且在各自領域突破了關鍵核心技術,具有較高的成長性、創新性和市場競爭力。
成長特色鮮明
資本工具賦能公司發展壯大
三年來,創業板在制度規則上不斷實踐創新,板塊覆蓋面更廣、包容性更強,規模穩步擴大,創新成長特色更鮮明的同時,再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資本工具賦能上市公司持續發展效用愈加顯現。
“創新”一直是創業板的鮮明屬性,注冊制改革讓“創新”特色更加彰顯。改革后的創業板把支持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著力支持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培育壯大了一批具有創新強項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
據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23日,創業板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近九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超五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
從市值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合計市值占比近50%,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公司市值占比超30%。此外,注冊制下市值排名前20名的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17家,占比85%。
智飛生物董事長蔣仁生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生物醫藥行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特點,企業要想真正做強,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核心產品。但一款疫苗從研發到商業化,動輒需要幾億元甚至更多的投入,企業發展早期完全依靠自身搭建核心研發團隊與研產基地又談何容易?”
“而通過上市募集資金強化研發、加快攻關、布局未來是一條最有效可行的發展路徑。”蔣仁生稱,得益于創業板提供的豐富多元的融資工具和渠道,公司在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中,獲得了資本市場的有力支持,而持續的資本投入則不斷強化公司自主研發實力,為科技創新提供發展助力,促進更多研發技術成果走向產業化、商業化。
事實上,高成長、高創新企業有其自身特點,在登陸資本市場后要持續成長壯大,離不開一套與之相匹配的市場支持機制。創業板在再融資、并購重組同步實施注冊制,打造更加靈活的股權激勵及員工持股計劃制度,通過資本工具積極賦能上市公司,為企業上市后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回看過往數據,自創業板實施注冊制以來,截至2023年8月23日,531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再融資注冊生效;23單創業板重組項目注冊生效,交易金額合計383.69億元,超70%項目標的資產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800余家公司推出超1500單股權激勵計劃,涉及股份數量1410336.71萬股。
寧德時代作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在用好三大資本工具方面可謂“得心應手”。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一方面,上市以來,公司先后于2020年、2021年定增募資197億元、450億元,推動了公司技術研發、產能擴張、業績增長;同時通過引入優質國有資本、產業投資者、公募基金、保險等主流投資者,進一步優化公司股權結構。另一方面,公司積極利用第二類限制性股票這一新型股權激勵手段,自2020年以來已連續4年推出相關計劃,進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提升核心團隊凝聚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
各方獲得感提升
投資產品譜系日益豐富
三年來,創業板高新技術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和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集群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成為資金增配的共識方向。與此同時,創業板投資產品譜系的持續豐富,為機構及個人投資者提供了“一籃子”投資創業板優質股票組合的便捷工具。
目前,創業板基于市場優勢特色,已初步建立種類完備、架構清晰的創業板指數體系,相關指數已開發基金產品,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投資與分析工具。據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23日,創業板共發布指數33條,覆蓋寬基指數、主題指數、策略指數、ESG指數等多種類型,初步形成全方位布局。
作為寬基指數代表的創業板50指數,為了更好反映市場走勢,突出科技創新特色,在編制過程中剔除了與創業板科技成長屬性相關度較低的板塊。
華安基金是創業板50指數的編制方之一,公司總經理助理、華安創業板50ETF基金經理許之彥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創業板50指數在編制過程中參考了美股納斯達克指數的選股方式,剔除了與創業板科技成長屬性相關度較低的農林牧漁板塊,這使得該指數的科技創新特色更為突出,旨在描繪創業板中市值規模大、流動性好的50只新興科技股的市場走勢。
從相關指數產品規模來看,截至2023年8月23日,創業板系列指數已開發基金產品67只。其中,包括61只境內產品和6只境外產品,跟蹤資金規模已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200億元,配置價值凸顯。
此外,2022年9月19日,創業板首只衍生品和首個面向創新成長類股票的風險管理工具——創業板ETF期權順利推出,進一步滿足了廣大創業板投資者的風險管理需求。據悉,創業板ETF期權上市以來,運行平穩有序,規模穩步增長,成為深市最活躍的ETF期權品種,成交量位居全球同類品種第7位。
“整體而言,‘創’系列指數在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富國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創業板ETF增強基金經理王保合表示,創業板流動性充沛,投資者交投活躍,新指數產品的納入并不會對原有指數產品的份額與流動性產生顯著沖擊,相反,指數產品的進一步完善可以有效提升投資者對板塊的關注程度,形成新指數產品與存量指數產品共同成長的有利局面。
隨著創業板投資產品體系日益完善,疊加交易結構持續優化,大大增強了投資者的獲得感,有力提振了市場信心,推動長線資金向創業板匯集。從目前投資者結構來看,機構交易和持股的占比明顯增加的同時,境外投資者的投資規模和比例也呈現出顯著增長勢頭。
據深交所數據顯示,創業板試點注冊制以來,截至2023年8月23日,相較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前,機構交易占比由16.52%上升至34.59%;私募交易占比上升10.34個百分點至16.13%;外資上升6.11個百分點至8.02%;公募基金上升0.57個百分點至4.52%;保險、年金、社保等長線資金上升0.58個百分點至1.52%。
鑄造三大高地
力助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年來,創業板發揮高成長優質企業聚集地、高水平創新動能策源地、高質量民營企業主陣地作用,服務國家戰略能力提升的同時,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開辟發展新航道、聚集發展新勢能,有效助力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高成長優質企業聚集地,創業板積極培育支持創新、包容高效的市場體系,進一步激發上市公司活力,打造高速成長的示范性樣本,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創業板集群化發展,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
據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創業板分別有先進制造上市公司、數字經濟上市公司和綠色低碳上市公司380余家、300余家和170余家,分別占創業板公司總數的29%、25%和13%。
作為高水平創新動能策源地,創業板引導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匯聚,重點領域行業龍頭企業主動響應國家科技創新戰略需要,引領產業持續創新,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夯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根基,促進科技、產業、資本良性循環。
“依托于創業板的創新定位和資源配置能力,公司上市以來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推動產品升級換代和新產品開發。”華大九天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憑借持續的研發投入和強大的技術實力,公司不斷滿足原有客戶需求,并積極拓展新客戶。2018年-2022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達到60%。
作為高質量民營企業主陣地,創業板積極發揮功能作用,持續優化監管服務水平,推動民營企業實現量增質升,有效激發民企發展活力、助力民營經濟創新發展。
據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23日,創業板民營企業突破1000家,占比超80%,創業板民營上市公司總市值超9萬億元,占比近80%。其中,創業板民營上市公司有156家市值超100億元,占民營企業總數的12.2%。
“公司從防靜電超凈技術產品龍頭發家,到敲開醫療器械行業‘大門’,再大步邁入新能源鋰電材料產業,每一步緊跟市場動向的戰略調整都離不開創業板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天華新能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通過IPO、并購重組、再融資等多種融資方式,得以募集資金用于投建項目、投入研發及生產經營,加速了公司鋰電行業項目建設。另外,創業板平臺自帶的信息、專家等資源也能為企業提供多方位的戰略引領。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