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4點牛市結束后,筆者通過思考認為,全流通會改變市場供求關系,也將改變市場運行模式和股票定價標準。對1849點后的牛市,也判斷它應該是一輪一波三折的“慢牛”,而不會是過去節奏明快、大起大落的牛市。直到2014年9月后,才意識到這個判斷太早,筆者對市場的認識還太理想化了一點——在從資金驅動到定價驅動的牛市之間,要有一個過渡期。
其后的市場表現,基本就是過渡期的反映。
以當時就存在的兩個風格指數——上證50和上證380為樣本,觀察它們在6124點牛市中的表現。這輪牛市,上證380指數漲到2007年5月基本就結束了,其后基本就是上證50在上漲。最終,前者最大漲幅達5.88倍,后者最大漲幅為6.56倍,基本相等。
由于這種現象在1996到1997年牛市中同樣存在——自2016年12月被一記悶棍打懵后,其后表現最優的就是四川長虹、深發展。
從這類股票中,可以提煉出以下主要事實。
在一個資金驅動型的大牛市中,所有的類股都不會缺席,只有遲到早退。
因小盤股具有“短小輕薄跑得快”的特點,所以資金驅動型牛市常常從“小盤股煽風點火”開始,它們也更易在前半段勝出。但到后半段,其整體漲幅過大,估值已高得離譜,大盤股的相對低估值和高流動性就有了更強的競爭優勢、吸金優勢,吸引存量和增量資金向大盤股流動,使兩大類股票最終漲幅趨同。
這樣的輪動,在資金驅動型牛市中是一氣呵成的,中間只經過一次大幅震蕩。
但5178點的牛市卻不同。因中間突然遭遇釜底抽薪,牛市進程被中斷,其產生的結果是小盤股的牛市任務完成了,大盤股卻沒完成——如以漲幅計算,上證50自2014年3月最低點到2015年最高點,漲了1.49倍;上證380則漲了3.18倍。從這個角度說,2638點來的上證50以及其他大盤藍籌股的表現實際上是在補牛市后半段的課。
瀚民講過一個觀點:股價上漲兩種模式,“永不回頭型”和“翻山越嶺型”,把翻山越嶺式的累計漲幅加起來,和前者的直線漲幅比,實際上是差不多的。從這個角度說,大盤藍籌股的補課任務顯然沒完成:將上證50指數自2638點來的漲幅加上去,累計漲幅只有2.4倍,為上證380指數直線漲幅的75%。
但僅做這樣的比對是有缺陷的——沒有把市場的變化考慮進去。從“殘余漲幅”角度去對比,結果會有所不同。從2014年3月低點到本周,上證50指數的殘余漲幅為1.24倍;上證380從2012年12月低點到本周,殘余漲幅為1.16倍。換言之,從殘余漲幅看,上證50對上證380的市場優勢已基本消失,剩下的就是它的與生俱來的流動性優勢,以及迄今為止始終存在的估值優勢。
兩種比對產生了兩種結果。前者是補足資金驅動型牛市的課,如是上證50指數在當前位置還有40%-50%漲幅。后者是考慮殘余漲幅因素,只能是“十補九不足”了,剩下的以后再補,如是,上證50指數實際上也已到位,或階段性到位。前者,滬綜指會好看一些,但就像筆者在《趨勢與估值》中說的,“靠‘二’甚至‘一’的股票來帶動‘十’的市場成本與代價越來越高,隱含的風險也越來越大”。這個成本開始會由其他股票承擔,最后則會由大家一起承擔。
“估→察→斷→行”是一個完整投資過程包含的四個環節。其中估測提供的只是一種思想準備和預期,觀察市場的變化是否與估測結果相符,然后據此做最后判斷,采取相應行動,才是最重要的。
筆者覺得,從殘余漲幅看,大盤藍籌股的市場優勢已基本消失;上證50指數已接近其底部形態2592點-1874點的1:1的目標位,滬綜指也超過3324點-3254點的3.34倍,并達到3301點-3016點中途整理形態的1:1的點位(其1.11倍為3617點);在過去20年中,滬綜指熊市反彈的最大幅度為38%,按此計算就是3640點。在此背景下,大盤股指數先是出現動量單日反轉(1月24日),本周一又出現明顯的頂背馳,滬綜指持續兩年的漲勢結束,其概率至少已達80%以上。
借助去杠桿2.0導致的嚴重供求失衡,這一調整對很多分類指數,中證500、上證380、中小板綜,大C浪的特征已非常明顯。形態上稍好的唯有創業板指。
筆者在上周提出了創業板指初具雙底形態。經典的雙底模式通常是:兩個底的落差在3%以內,并呈不同的表現形式,前一個是V型,后一個就是曲折型、平底形、圓弧形。由于創業板指的1641點是一個V型,而1697點前后的震蕩太大,因此還只能說初具雙底形態,它的進一步驗證要看這次回調會不會創新低?會不會在1641點上下3%的幅度范圍內形成相對平穩的盤整形態?
其實,對大級別調整,180天均線是否跌到一個重要黃金分割位也是個輔助工具。舉例說,1664點是滬綜指180天線跌幅達38%時產生的;創業板指在3478點調整中,見底于180天線的跌幅達33%時。目前其180天線的跌幅也剛好達到33%,這是一個重要的觀察視窗。
反過來說,這一雙底不能成立,創業板指也已處在大C浪的第4、第5浪之間。
以180天線的跌幅來捕捉觀察視窗,也可用之個股,比如在這兩三周里,有兩個創業板指成份股,漲幅都超過了25%,仍表現得十分強勁。它們一個在180天線跌幅達50%后進入強勢盤整,一個在跌62%后出現顯著的見底信號和強烈的上升欲望。只是個股情況比較復雜,要考慮諸多因素,才能下最后判斷。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