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多變的內外形勢,投射在金融市場上,就是跌宕起伏的行情走勢。股指期貨市場就在剛過去的這一周經歷了冷暖的反復。今年前9個月,在美股一路凱歌高奏之時,A股與美股幾乎“絕緣”,但當美股高位波動加大,顯露下跌形態之時,美股動蕩帶來的風險外溢,卻可能是包括A股在內的其他股票市場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倘若美股回調風險加大,當務之急可能是尋找那些未來下行空間相對有限的市場或資產。機構人士指出,前期新興市場集體調整,已充分反映對未來的悲觀預期,相對配置價值在提升,基本面較好的中國等國家相對優勢更大。今年以來,外資逆勢而上,加倉中國股票和債券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一句話,西方不亮東方亮。
“火車頭”變“火藥桶”
上周初,攜周末消息面積蓄的利好,股指期貨市場跳空高開,滬深300指數期貨主力于上周一大漲近3%,意欲向上挑戰半年線,不料美股再現急跌,震動全球股市,A股只得草草“收兵”,滬深300股指期貨于后半周連續走低,當周僅上漲0.35%。
自從今年10月初創出九年牛市新高后,美國股市波動愈發明顯,急跌行情頻繁上演。美股是否見頂,已是現實問題。
從美國三大股指走勢上看,10月份均出現一輪明顯下跌,11月至今轉而呈現寬幅上下波動,雖沒有進一步大幅下跌,但頻頻出現短時急跌。最近的一次就在上周五,當天美股三大指數全線下跌2%以上,納斯達克指數下跌超過3%。截至上周五收盤,三大股指已將今年前9個月積攢的漲幅回吐殆盡,道瓊斯工業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年度漲幅轉負,碩果僅存的納斯達克指數也只上漲0.95%。
美股逐漸從全球股市上漲的“火車頭”變成了一個潛在的“火藥桶”。
說到美股,不能不提美債。
過去9年,流動性充裕與經濟復蘇邏輯共舞,美股攜美債齊飛,持續上演股債雙牛。然而,2018年以來,美股與美債逐漸分道揚鑣,別扭越鬧越大。
2017年底、2018年初,具有指標意義的10年期美債收益率從2.3%一路漲到2.94%,逼近3%的心理關口,第一次引起股市震動。美股三大股指在今年1月底2月初迅速下跌10%左右,是2016年2月以來首次出現大幅下跌。
第二次是今年10月份,這一輪美股下跌持續了將近1個月,三大股指又下跌10%左右,原因依舊是美債收益率上行。10月份10年期美債收益率進一步升至3.2%以上,創出7年新高。
通常來說,債市收益率上行,反映出經濟運行較好、總需求擴張、物價趨于上漲。此時,企業盈利向好,邏輯上有利于股市上漲。但情況并不總是這樣,當債市收益率出現快速上行時,通常預示著經濟過熱、通脹加大,貨幣政策可能收緊,對企業財務成本和盈利形成沖擊,股市反倒容易下跌。這正是今年初和10月股債市場演繹的劇情。當時美債收益率上行都很快。
11月以來,形勢變了。美債收益率掉頭回落,10年期美債從3.25%跌到2.85%,大幅回落近40基點,但美股依舊頻現大跌。這一次,市場開始擔憂,美債收益率“平坦化的詛咒”已被觸發。
“平坦化詛咒”
由于近期美國長債收益率快速回落,長短債券期限利差迅速收縮,最有代表性的10年與2年期美債收益率已收窄至10個基點左右,降至2007年以來低位,日益面臨倒掛的風險。美國5年期與3年期美債收益率則已出現了10年來的首次倒掛。
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被視為可靠的美國經濟衰退信號。美國舊金山聯儲今年3月發布的研究顯示,在過去六十年里,每一次美國經濟衰退之前都出現負的期限利差;期限利差是迄今為止最可靠的經濟衰退預測指標。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美債利率倒掛開始于2006年,隨后出現了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最終演變為全球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造成巨大沖擊。
股市被視為經濟的“晴雨表”,這使得美股表現與美債期限利差之間天然存在聯系。招商證券固收團隊指出,在曲線極端平坦化的情況下,短端利率高、長端利率低,意味著流動性和名義增長預期“雙殺”,對風險資產幾乎是最不利的環境。這就是“平坦化的詛咒”——曲線平坦化可能預示著風險資產變盤。
該研究團隊總結了歷史上美債收益率出現極端平坦化后的三條規律:第一、每當美債收益率曲線極端平坦化,以股市為代表的風險資產都可能會出現大幅度下跌。第二、曲線極端平坦化往往預示著失業率筑底回升,經濟基本面拐點出現。第三、曲線倒掛往往預示著貨幣政策轉折,一般6個月之內美聯儲就會停止加息,甚至轉向降息。
無獨有偶,10月以來,油價大跌,一定程度上被視為全球經濟減弱的信號。11月以來,美聯儲態度及市場預期均出現了一些變化。海通證券姜超等指出,美聯儲可能提前結束本輪加息進程,原因是美國本輪經濟增長或已見頂。另外,11月美國失業率連續3個月處于3.7%的近50年低位,但未進一步走低,且新增非農就業人數不及預期,失業率或在筑底。
歷史規律似乎正一一應驗,對美股的指向意義就更值得重視。長江證券趙偉團隊稱,歷史上,美股見頂均發生在美國經濟周期尾端、高利率環境中,不少經驗指標顯示,本輪美國經濟已行至周期尾端,而美聯儲8次加息后,美國利率已局部高于中國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本輪美股牛市自2009年3月開啟,截至2018年10月,美股累計上漲293%,牛市持續時間達115個月。不管是漲幅還是持續時間,本輪美股牛市表現已接近歷史最佳。美股市值占GDP比重及PE等已接近、甚至超歷史峰值。從經驗上看,這些都是美股接近見頂的信號。
美股見頂A股筑底
作為全球股市的“定盤星”,美股無論漲跌均牽一發而動全身。但也要看到,美股在很多時候主導但并不完全決定全球股市表現。假定美股回調風險加大,當務之急可能是尋找那些未來下行空間相對有限的市場或資產。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指出,一方面,部分超跌市場的估值已經過度反映了實體經濟實際受損程度,一旦牛熊發生切換,經濟的相對表現將成為關注的焦點;另一方面,如果政策環境發生積極轉變,風險偏好趨于穩定,漲幅未透支或超跌的市場也將凸顯出配置價值。
第三方研究機構莫尼塔報告也稱,2018年前期在美股未明顯走弱情況下,新興市場集體調整,或反映了對未來的悲觀預期。從估值上看,在美股回調風險加大的情況下,新興市場相對配置價值在提升。
莫尼塔稱,看好新興市場配置價值,基本面較好的印度、中國等國家相對優勢更大。中國市場還具備擴大開放、納入國際指數、人民幣國際化等額外優勢。
程實也稱,從歷史經驗來看,西方不亮東方亮是美股調整期的一個顯著特征,若以MSCI全球指數為參照,長期經濟增長表現優異的亞洲經濟體,比如韓國、印度、香港在過去兩輪美股熊市中都有超出基準的表現。
統計顯示,今年A股滬深300指數下跌超過20%,市盈率降至歷史低位。但通過滬深港通流入A股的境外資金逆勢而上,北上資金累計凈流入超6000億元,在10月份更創造了今年的凈流入高點。截至11月底,境外投資者持有的中國債券規模也較上年同期增長52%。一向敏感的外資已經用腳給A股和中國債券投了支持票。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