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正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9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及銷售情況呈現持續回暖態勢。
同時,隨著A股三季報預告工作的火熱進行,已有多家房企預先披露了三季報成績單,整體來看,上市房企前三季度業績喜憂參半。
那么,今年以來我國的樓市發展情況如何?未來呈現出怎樣的趨勢?哪些房企將成為下一階段的投資熱點?
樓市韌性超出市場預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房地產開發投資額10.35萬億元,同比增長5.6%,其中,住宅類地產開發投資額7.66萬億元,同比增長6.1%,辦公樓地產開發投資額4470億元,同比增長0.5%,商業營業用房9548億元,同比減少2.5%;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1.7億平方米,下降1.8%,降幅比上半年有所收窄;商品房銷售額11.56萬億元,增長3.7%,相比上半年由負轉正。
寶蓁投資基金經理肖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9月份全國地產銷售及投資延續了較快的增長態勢,樓市韌性持續超出市場預期,這是由兩個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第一,新冠疫情在我國得到有效控制,今年第二季度以來經濟持續好轉,為樓市復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第二,中國城市化發展階段決定了在未來的十年里,內生需求較大。2019年中國常駐人口城市化率為60.6%,戶籍人口城市化率為44.38%,未來十年還將有至少2億人進入城市,這帶來的房地產需求是巨大的,今年只是受新冠疫情影響,導致購房需求延后到了第三和第四季度,但是剛需本身是不會消失的。
肖超認為,未來地產市場的發展將呈現出兩個趨勢:
其一,從人口聚集效應來看,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將長期吸引人口流入,其所在區域的房地產持續向好,同時三、四線城市會有維持人口穩定的壓力,其所在區域的房地產空間有限,四、五線城市則人口流出壓力較大,其所在區域的房地產市場發展較難。
其二,從房地產行業來看,行業門檻已經提升,進入到行業集中度提升階段,未來行業的兼并、收購會未來越多,強者恒強,沒有特色的中小型房地產商將舉步維艱,逐步退出地產市場或被收購兼并。
監管政策收緊效果顯現
同時,據上海易居研究院分析,從供給側的角度來看,地產成交不斷走高的核心原因,還與“三道紅線、四檔管理”政策開始實施有關。
“三道紅線”是指監管層根據地產企業資產負債率(剔除預收款后)、凈負債率、現金短債比等三項資金指標,對房企的融資實施分類管理。該政策自2020年8月份首次提出并開始試點后,房地產企業回籠資金、降負債的壓力逐漸浮現,為此,一些企業開始啟動大規模促銷推盤。
對此,優美利投資董事長賀金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地產行業企業受宏觀政策性因素影響比較大。
“比如近幾日深圳部分大行收緊‘房抵貸’,住宅成交放緩,商鋪等基本停貸,加之各大城市前幾個月均在落實限購限貸政策,以及‘三道紅線’等監管措施的實施等因素,導致今年地產‘金九銀十’與往年相比稍顯冷清。”賀金龍說。
對于未來的樓市政策預期,賀金龍認為,中國經濟要轉型,供給側改革要成功,提高制造業水平,勢必會在樓市打造長效機制,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促進房地產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板塊估值或向頭部傾斜
此外,不僅是成交情況和開發投資額,隨著近日A股市場三季報預披露工作的火熱進行,已經有部分房地產開發板塊(按東方財富行業分類)上市公司交出了自己的三季報預告成績單。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截至10月20日,房地產開發板塊131家上市公司當中,已有43家發布了三季報預告,其中20家虧損、20家盈利、3家不確定。
對于未來的投資邏輯,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認為,從產業變遷的角度來看,房地產行業的高速發展階段已經到了尾聲,近兩年來對房地產行業的平均估值也說明了這一點。
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即使短期的房地產投資增速和銷售數據還能維持高位,中長期的預期還是偏于悲觀的,這是壓制行業估值的根本原因。
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房地產行業內部結構發展的機會依然存在,市場份額和利潤分布都在加速向龍頭房企傾斜,所以從長期來看龍頭房企的發展空間可以期待,較低的市場風險偏好也提供了比較好的長期配置機會,同時,每年四季度往往也是龍頭房企估值切換的時點,可以給予一定關注。
(編輯 上官夢露)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