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一周,科創板無疑成為活躍資金最為關注的焦點。上周最后一個交易日,科創50指數單邊上揚,大漲4.68%。此前,在4月27日大盤見底之后,科創板也率先走出強勢的9連陽。4月27日至今,科創50指數整體累計漲幅已達24.4%。
對于科創板后續走勢,機構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討論:有機構認為科創板有望重現2012年創業板牛市行情;同時也有機構表示,科創板可能會像2021年2月港股行情一樣“曇花一現”。除了對科創板的分歧,中金中信兩大頭部機構對后市熱點的觀點較為一致:穩增長主線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會受市場關注。
正方:科創板有望引領市場走強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表示,當前的科創板或許會類似2012年創業板。在經歷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系統性調整后,未來隨著海外因素擾動逐步褪去、國內經濟的聚焦點從短期的“穩增長”“防風險”重回長期“獨立自主”“高質量發展”,科創板有望率先引領市場走出底部,成為新一輪上漲行情的引領者。
具體來看,張啟堯從七個方面論證當前科創板與2012年的創業板在多個維度的類似之處:
第一,宏觀環境上,當前科創板和2012年創業板所處的經濟背景類似,同樣經歷企穩的過程;第二,政策環境上,從2012年的“調結構”到當前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技自立自強”,核心都是經濟轉型升級;第三,定位和結構上,當前科創板和2012年創業板都是最契合各自時代發展需求、順應經濟轉型升級方向的板塊之一;第四,盈利狀況上,依托政策、產業發展紅利,當前科創板和2012年創業板業績都領跑全市場;第五,估值水平上,經歷大幅調整后,當前科創板和2012年創業板都回落至各自的歷史低點,中長期配置性價比凸顯;第六,籌碼結構上,兩者同樣受益于打新收益回落,資金加速“掘金”存量;最后,資金配置上,2012年創業板和當前科創板都是機構低配。
此外,張啟堯還提到了一些當前科創板較2021年創業板更“優質”的特點:2013年后創業板業績高增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大量外延并購重組,也隨之形成了商譽“地雷”,而當前科創板高研發投入帶來的業績高速增長大概率更可持續;再比如,政策環境上,2012年創業板主要聚焦于“互聯網+”,當前科創板則主要聚焦“硬科技”,政策支持力度也更強。
反方:科創板行情可能“曇花一現”
民生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牟一凌則旗幟鮮明地表示,當前科創板不是2012年創業板,更有可能是2021年1至2月的恒生科技指數“曇花一現”的行情。
牟一凌表示,部分投資者認為當前科創板已經具備成為2012年創業板的潛力。“我們不否認科創板估值已大幅降低的事實,但實際上,機構投資者在兩個時點的認知是存在明顯差異的。”
他認為,2012年至2015年創業板牛市背后也是投資者挖掘新產業趨勢、凝聚新共識的過程,彼時創業板涉及行業在主板中并不被投資者所重倉。而當前投資者對于科創板的持倉,恰好與其在主板和創業板的配置行業高度重合。這更多類似2021年初港股互聯網巨頭和消費類核心資產之間的相似與關聯。
牟一凌總結,未來對科創板的相對樂觀假設是復制2021年1至2月的恒生科技股行情,即基于某種“刻舟求劍”的共識帶來的市場大幅波動,對投資者帶來極大的交易難度。
“真正歷史級別的機會,往往會啟動于不被共識認可的領域中。”牟一凌強調。
他認為,當下海外能源的短缺和價格上行正在加速,大宗商品之間的關聯性正在逐步顯現。三大資源(能源、金屬、運輸)仍然是未來表現更好的主線,而部分價值股(區域銀行、房地產)的修復也即將重啟,成長的機遇挖掘與邊際交易不應逆長期趨勢而行。
共識:“穩增長”主線仍受關注
除了對科創板的分歧之外,機構普遍認同的是:穩增長主線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是資金較為關注的焦點。
中信證券策略團隊表示,一方面,預計5月國內宏觀數據在生產、投資、消費、出口上均有不同程度反彈。一攬子穩增長政策的傳導性和執行力提升,政策效果將集中顯現,國內經濟已處于持續數月的中期修復通道中,6月將步入加速修復階段。
另一方面,外資對A股的風險偏好將持續修復,而國內資金前期以博弈和調倉為主,在行情初期的超跌反彈階段參與率不高,以絕對收益為代表的資金倉位仍處于偏低水平;后續隨著基本面快速修復和市場共識強化,外部擾動逐步緩解等,將驅動增量資金接力入場。
中信證券認為,A股行情已從4月下旬開始的超跌反彈階段切換至6月開始的中期慢漲主行情階段,建議投資者繼續堅定布局現代化基建、地產、復工復產和消費修復四大主線。
中金公司策略團隊則認為,隨著前期悲觀預期得到一定的修復,市場可能逐步進入基本面修復的驗證階段。后續上升空間需要更多基本面催化劑,尤其是盈利預期的環比改善。
中金公司建議投資者繼續關注3條主線:“穩增長”或有政策支持的領域,如基建、建材、汽車及住房相關產業;部分估值不高的高股息領域,如基礎設施、電力及公用事業、水電等;基本面見底、供應受限或景氣程度在繼續改善的部分領域,如農業、部分有色及部分化工子行業、煤炭,以及光伏等行業。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