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孫翔峰
11月11日,A股大漲。上證指數漲1.69%;深證成指漲2.12%,創業板指漲2.04%。萬得全A全天成交1.22萬億元,北向資金全天凈流入146.66億元,創年內次高。
內外多重利好加持成為A股揚眉吐氣的重要因素。外部來看,日前公布的美國通脹數據同比回落速度快于市場預期,特別是核心通脹環比增速顯著回落。同時,美國經濟逐步陷入衰退,這將使得美聯儲加息的力度和幅度都會減小,一些市場觀點認為四季度將成為美國本輪加息周期的拐點。在此預期之下,美元指數回落,全球風險資產價格都迎來了顯著上漲。
內部來看,1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市場也感受到了政策的暖意,對于經濟復蘇的預期加強,市場整體風險偏好提升,推動更多資金入場。
事實上,A股自身也具備了更多向上的底氣。三季度以來,在全球流動性收縮、疫情擾動、經濟增速下滑等悲觀預期下,A股經歷了一波較大幅度的回調。滬深300、中證1000等寬基指數估值水平均處于相對低位。下跌已經充分消化了悲觀預期,近期市場對各類利好反應強烈,反映出A股已具備較大的上漲訴求。
雖然受到疫情擾動,但市場各方對于中國經濟的韌性一直非常看好。貝萊德中國區負責人湯曉東此前就表示,中國市場既有發達市場的質量,又兼具新興市場的增長潛力,這些特質全球其他市場無法替代,使得中國在投資者的整體配置中具有獨特意義。花旗中國首席執行官、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林鈺華表示,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決心是堅定的,中國企業不斷創新、追求更高水平增長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登高望遠,投資并非一時之事,不必在意幾日得失。短期利好的釋放改變了市場階段性預期,一些不適時宜的憂慮被拋棄,市場因此迎來更多修復性力量。我們珍惜這樣的機會,但并不會把投資全部押寶在這種短期的邊際變化之上。所謂“長坡厚雪”,對于A股的投資者而言,更多是尋找中國經濟崛起的機會,尋找中國經濟崛起中能夠推動國家富強、人民生活改善的企業,做這些企業的股東,一起分享中國經濟的成長。站在投資中國的角度,我們對更長期的A股更加樂觀。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00:25 | 江蘇證監局聯合多方召開宣介會 推... |
00:25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濰... |
00:25 | 聚焦基金一季報 | 透視基金一季度... |
00:25 | 年內1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甩賣”...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