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會帶來新一輪行情嗎?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結束后的第一天,11月1日收盤,上證指數報3023.08點,上漲0.14%。當日超導、酒類、醫藥商業等行業漲幅居前。
從以往來看,A股市場短期內對歷次金融工作會議反應均較為積極,統計顯示上證指數在歷次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后一個月內漲幅中值約為9%。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近期機構轉向樂觀,不少機構開啟加倉操作,加倉的方向包括白酒、醫藥、銀行、地產、互聯網等行業,尤其港股受到了不少價值投資者的青睞。
同時,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前后,易方達基金、招商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掀起了新一輪“自購潮”。
加倉、自購進行時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整個資本市場都在關注會議的內容。
11月1日,格雷資產總經理張可興向記者表示,“對于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我特別關心‘活躍資本市場’的提法,我非常看好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
“目前我們旗下產品倉位基本上是中高倉位。”張可興介紹。
就在最近一周,張可興做了一個比較大的加倉動作,把很多沒有加滿的基金倉位,比如四至六成倉位,加到了接近九成倉位或以上。
“我們加倉的方向是符合自己標準的方向,主要是以醫藥方向為主,也包括高端白酒。”
對于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當下市場的影響,玄甲金融CEO林佳義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市場略有提振,接近于中性偏好。“目前這個階段,相對利好超跌的頭部互聯網、醫藥、銀行、地產等企業。”
他認為,“目前全球看,港股性價比排名第一。”
其在10月份中下旬完成對美股的最后減持之后,增持了港股,以及部分A股。
不過,他也表示,將繼續觀察后續在化解地產下行、地方債務、就業率、出口、中美關系等工作進展。
“目前主要是跟蹤市場的高頻數據。若短期繼續大幅反彈而高頻數據得不到驗證,會同步平衡倉位。背后邏輯是在低利率及資金外逃背景下,根據經濟復蘇、行業企業的eps預期來進行資產定價。”林佳義說。
順時投資權益投資總監易小斌表示,其近期保持中性倉位,看得多做得少,主要是等待市場的進一步明朗。其后續調倉的方向是往業績向好的公司轉,特別是出現拐點的公司,倉位會逐步增加。
來自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從私募的倉位來看,截止2023年10月底,股票主觀多頭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為80%,保持在較高倉位。
而從11月增減倉指標來看,30%的基金經理打算增倉,66%的基金經理打算維持倉位不變,僅1%的基金經理打算減倉。
事實上,最近,不少機構轉向樂觀,傾向加倉。
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的前后,易方達基金、招商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購。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79家基金管理人累計自購金額超過45億元,權益類基金、公募FOF等是基金自購的主方向。
對此,前海開源基金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機會是跌出來的,風險是漲上去的。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保持信心和耐心,做好逆周期布局,將是實現超額收益的關鍵。”楊德龍說。
看好后市
中金公司認為,A股市場短期內對歷次金融工作會議反應均較為積極。統計顯示上證指數在歷次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后一個月內漲幅中值約為9%。
記者發現,從各行業具體的表示來看,歷次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后一個月內,表現最好的行業分別為有色金屬、采掘、建筑材料、化工、農林牧漁、電子、房地產等行業。
但此次或與以往不同。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認為,目前正在經濟轉型時,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明了風險資產的布局機會,符合新技術、新賽道與新市場要求的投資標的將會成為投資者的戰略布局重點。
同時,近日不少接受采訪的機構看好前期跌幅較大的互聯網、醫藥、銀行、地產,以及消費等行業。
總體來看,金融工作會議短期將進一步利好市場,中金公司表示,“結合此次會議精神,繼7月中央政治局會后本次會議再提‘活躍資本市場’,有助于進一步提振當前投資者風險偏好。”
中長期角度,中金公司分析,金融工作會議對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金融機制體制的規劃及方向性指引有助于推進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不少機構認為,本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召開及相關內容的發布,將對資本市場短期、中期、長期產生影響。
魏鳳春表示,本次會議將資本市場發展納入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的戰略體系之中。長期看,無論是風險的化解,還是金融對實體的支持,都會系統性提升中國經濟的發展質量,從而奠定資本市場長期蓬勃發展的基礎。中期看,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則抓住了資本市場發展的牛鼻子,股市生態將會進一步完善。短期看,金融工作會議穩定了投資者的預期,對于股市循序漸進的投資邏輯是進一步的加持。
博時基金也表示,會議的召開,有利于統一各方面對金融業和金融工作的思想,有利于完善監管,推動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有效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隱患,應對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從中長期看,這些都有利于控制經濟金融風險,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穩定和良好環境,為資本市場行穩致遠打下堅實基礎。
而展望11月,中信證券認為,11月財政超預期發力加速推進經濟修復進程,國內外的流動性影響因素開始緩和,市場資金的風險偏好開始提升,市場底部已經夯實,修復行情正在臨近。
中金公司也表示,在當前積極因素不斷累積的背景下,市場預期有望逐步改善,對于后續表現不必悲觀,市場下行空間十分有限,市場當前機會大于風險,四季度建議多關注階段性及結構性機會。
16:18 | 西藏旅游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5.0... |
16:13 | 中海達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2.80% |
15:51 | 大禹節水上調股份回購價格上限至6.... |
15:49 | 何氏眼科數智化轉型不斷邁進 AI+基... |
15:48 | 交通銀行與中國金幣聯合推出海南熱... |
15:48 | 酒鋼宏興取得興業銀行1.8億元股票... |
15:47 | 捷途全新山海L9正式上市 |
15:47 | 第一季度市場監管總局無條件批準經... |
15:46 | 財政部公布今年一般國債、超長期特... |
15:18 | 諾誠健華新一代泛TRK抑制劑Zurletr... |
15:18 | 國盛金控:公司吸收合并全資子公司... |
15:18 | 國機精工:目前尚不能準確預計泊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