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左永剛:2018年我國資本市場將以深化改革和擴大雙向開放促進各類市場主體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提升,其中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是全方位的,包括監管、交易所、交易機制、市場主體、產品等層面。
■本報記者左永剛
2018年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擴大雙向開放”已經成為今年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題之一。
2018年優化存量開放機制或措施,以及拓展性提高開放程度將成為資本市場開放的兩大注腳。如剛剛上市的原油期貨引入了境外投資者參與,以及正在研究論證中的中國存托憑證(CDR),A股將于今年6月份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優化完善互聯互通機制等。
今年1月份舉行的證監會系統2018年工作會議明確,2018年將以深化改革和擴大雙向開放促進各類市場主體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提升。這意味著擴大雙向開放將是兩大主題之一。
談及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俊海27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是經濟對外開放‘一盤棋’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資本市場將進一步加快開放步伐。”
“從此前中國企業到境外上市,再到現如今的回歸都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具體體現,其中‘獨角獸’企業回歸A股,也是擴大國內投資者的選擇空間。”劉俊海表示,2018年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將再啟航,值得期待。
“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此前取得的成績以及未來進一步落實的開放措施,主要是基于五大層面,包括監管、交易所、交易機制、市場主體、產品等層面。”一位市場參與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是全方位的,開放會落到具體參與主體。
開放呈現“小步慢跑”節奏
我國資本市場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最有活力和效率的一環,既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同時也是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劉俊海總結說,“在此之前,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呈現‘小步慢跑’的特點,陸續推出了QFII、滬港通、深港通、內地香港基金互認等開放機制或措施。”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穩中求進,取得很多積極進展,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渠道日益完善。如內地與香港股票、債券市場互聯互通順利推出,平穩運行;QFII、RQFII規模逐步擴大,制度持續完善;“熊貓債券”發行取得積極進展;原油期貨也引入了境外投資者參與;2017年A股成功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份,境內企業直接境外上市247家,籌資3180億美元。15家境外企業累計發行熊貓公司債48單,融資859億元。尤其是資本市場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2016年中國三家交易所競購了巴基斯坦交易所部分股權,2017年上交所又與哈薩克斯坦有關部門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投資建設阿斯塔納國際交易所。上交所、中金所還與德交所集團合資在法蘭克福成立了中歐交易所,并穩健運行。
在監管層面,截至今年2月份,中國證監會已相繼同61個國家和地區的證券期貨監管機構簽署了67份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
“我國資本市場在國際化方面還有很多文章要做,并且方向是明確的,即沿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基本方向推進。”劉俊海表示。
多個開放事項值得期待
“2018年將繼續在原有開放基礎之上,不斷擴大雙向開放水平,如持續優化和完善滬港通、深港通等機制,包括優化額度、擴大標的范圍等。”上述市場參與者預判。
2018年可以預期的是,A股將于6月份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相關部門也將積極推動“滬倫通”的研究論證工作。與此同時,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雙向開放水平也將不斷提升,今年將修訂或制定相關規定,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股權比例限制放寬至51%。此外,證監會還積極鼓勵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走出去,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設點,參與國際競爭。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此前表示,放寬證券期貨服務業的準入限制,目的就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通過引進優質、領先的外資證券、期貨和基金機構,鼓勵中外機構的互利合作和良性競爭,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提升中國證券期貨行業的整體素質,增強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在企業引進來和走出去方面,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期待2018年國內企業走出去、海外企業引進來這樣雙向開放的格局,這不僅是雙向開放的具體體現,也將有助于打造我國具有競爭力的國際化投行。
“現有的一些對外開放機制或措施、模式具有局部、試點的特點,并且積累了一些有益經驗。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擴大雙向開放。但這需要有序、穩步推進,同時加強監管,降低潛在的風險。”付立春強調。
對于CDR模式,證監會新聞發言人上周五回應,“證監會開展了一系列調查,同時也深入研究借鑒了國外成熟市場的成熟經驗,目前該項研究仍然處于研究論證階段,條件一旦成熟,證監會將積極地加以貫徹落實和推進此項工作。”
“現在嘗試研究論證‘獨角獸’企業回歸機制,這需要通過修改《公司法》、《證券法》,保護CDR持有人的合法權益,通過完善國際監管合作機制促進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也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劉俊海表示。
擴大開放需依靠法治
“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是在時代發展下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條件下,提高對外開放程度是發展的必由之路。風險可控的金融對外開放使得資本更好的在全球流動,一方面吸引海外資金投資中國企業尤其是實業企業,降低當前較高的企業融資成本;另一方面促進了機構間的良性競爭,中國已經承諾逐步開放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企業的外資投資比例限制,一定程度上將倒逼國內金融機構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
劉俊海認為,在雙向開放過程中,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法治,需要繼續完善我國資本市場的法律,打造投資者友好型資本市場的法律環境,才能讓國內外投資者對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政策有信心,對市場有信心。
“總的來說,需要通過完善和修訂法律法規來推動和護航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如抓緊修改《證券法》,盡快啟動《公司法》修改程序,推動兩部法律聯動修改。具體包括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體系,理順獨立董事制度和監事會制度的相互關系,進一步加大對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的力度,要引進資本市場的公益訴訟制度,要建立資本市場的懲罰性賠償制度等。”劉俊海強調。
上海股份制與證券研究會副會長曹俊也認為,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不僅僅要在擴大吸引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市場的規模上,更要著眼于對現有的交易規則、發行公司的治理、市場化的監管體系及專業中介機構的誠信執業等全方位的接軌國際市場規則,以全面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價值為目標,建立起與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相適應的包容的對外開放格局。
陳靂表示,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將以人民幣國際化為主線,以“一帶一路”為重要載體,以自貿區試點為制度安排,以帶有中國元素的國際投融資平臺建設為支撐,反映在證券業、債券市場及期貨市場等方面上,表現為由“引進來”到“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由商品輸出到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并重、由國際游戲規則遵循者到遵循者與制定者并重,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會逐漸步入一個有質有量的階段。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改革開放給經濟帶來了活力,在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問題上,需要有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要積極適應國際資本市場,積極地改變國際資本市場格局,積極參與全球資本市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劉俊海強調。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