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商譽減值引發上市公司業績“跳水”,甚至“變臉”的情況頻發。百花村、斯太爾、新聯電子、天際股份、皇氏集團、中能電氣等公司因商譽減值業績大幅下滑。數據顯示,截至4月26日,37家公司披露了2017年商譽減值損失情況。
商譽減值在于并購標的業績不達預期。部分公司并購標的承諾期剛結束便業績“翻臉”,有的則受市場環境影響經營狀況急轉直下。
業績“變臉”
“1月31日預告凈利潤減少1.07億元(盈利約1000萬元),現在虧損4億元,逗大家玩呢!”游久游戲一位投資者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公告顯示,游久游戲預計2017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94億元左右。而此前預計為盈利1000萬元。游久游戲表示,游久時代2017年度主營的游戲業務收入大幅下降,公司預計對其商譽計提減值準備2.85億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游久時代同樣下修業績,預計主營業務收入約2900萬元,凈利潤約630萬元(其中政府補助500萬元)。而此前預期為主營業務收入7300萬元,凈利潤2500萬元。
事實上,因商譽減值導致業績大幅下降游久游戲并非個案。百花村、斯太爾、新聯電子、天際股份、皇氏集團、中能電氣等公司業績下降均與商譽減值有關。以百花村為例,其2016年初收購的南京華威藥業,當年度即未完成業績承諾,2017年繼續未完成,兩年業績之和不到承諾值的7成。
公告顯示,斯太爾本次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總額為2.02億元,計入2017年度損益。在不考慮遞延所得稅影響的情況下,導致歸屬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減少2.02億元。2017年,斯太爾虧損1.69億元。
斯太爾解釋稱,國產化進度晚于預期,奧地利子公司產品市場開發取得成果的時間晚于預期。根據評估情況,對收購斯太爾動力(江蘇)投資有限公司和奧地利斯太爾發動機有限公司產生的商譽分別累計提取減值準備306.89萬元和1.98億元。
皇氏集團2017年計提商譽減值損失1.91億元。子公司北京盛世驕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原股東承諾,2017年標的資產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不低于1.08億元,實際僅為3065.44萬元,完成率28.38%。
數據顯示,截至4月26日,37家公司披露2017年商譽減值損失情況。其中,勝利精密計提商譽減值損失2.66億元,茂業商業計提商譽減值損失1億元。
暗藏“規律”
上市公司并購的標的業績不達預期暗藏一定規律,主要反映在承諾期剛結束便業績“翻臉”。部分公司受市場環境影響經營狀況急轉直下,有的公司完不成業績承諾成為“常態”。
以游久游戲并購的游久時代為例,2014年-2016年,游久時代承諾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億元、1.2億元、1.44億元。而實際凈利潤分別為1.05億元、1.38億元、1.47億元。公告顯示,如果實際凈利潤總和高于承諾凈利潤總和,上市公司將超額部分的70%作為獎勵對價。累計獎勵款合計為1761.88萬元。
2017年是游久時代業績承諾完成以后的第一年,承諾期剛過便業績“翻臉”。2017年其游戲業務收入大幅下降,影響公司凈利潤約虧損1.21億元。
皇氏集團子公司因市場環境變化導致經營情況惡化。皇氏集團表示,受政策影響,各省、市對地面數字電視傳輸覆蓋網進行專項整治,關停全部輪播商業頻道,致使盛世驕陽原有近二十個省區的NVOD輪播頻道業務停止,廣告方面收入大幅縮減。同時,由于新媒體版權市場變化,盛世驕陽版權運營成本高企,節目發行和運營業務盈利降低。主流視頻平臺整合加劇,中小型視頻網站大量消亡或者被并購。
此次盛世驕陽商譽減值1.91億元,而并購時產生的總商譽為4.92億元。
斯太爾子公司江蘇斯太爾2014年-2016年承諾業績分別為經審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不低于2.3億元、3.4億元和6.1億元。但三年承諾業績均未兌現。
斯太爾表示,承諾人英達鋼構已向公司支付了2014年度、2015年度業績補償款及相應違約金。但2016年度僅支付500萬元業績補償款,尚有4.82億元補償款和相應違約金待支付。
存在風險
并購成為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雙刃劍。并購標的業務發展良好,推動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并購標的經營出現問題,則可能帶來商譽減值風險。
以計算機板塊為例,2013年-2015年,計算機板塊公司出現并購高峰,不少公司積累了大量商譽。根據券商研報,計算機板塊公司商譽減值影響逐漸顯現,近1/4的公司2017年利潤受商譽減值拖累。
商譽是上市公司溢價收購形成的一項資產。一般而言,商譽占公司凈資產的比重越大,計提商譽減值時,對上市公司的利潤等財務數據影響越大。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商譽金額在5000萬元以上的公司1166家。其中,323家公司商譽超過10億元,36家公司商譽在50億元以上;商譽占所有者權益(凈資產)比例50%以上的公司124家,其中11家公司商譽甚至超過凈資產。
以*ST紫學為例,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7060.27萬元,期末商譽余額為15.45億元。商譽約為凈資產的22倍。
從目前情況看,商譽占凈資產比例超過50%的主要為中小創公司。專業人士表示,由于不用攤銷,部分公司商譽減值時點較為“微妙”,有的公司出現虧損時,通過商譽減值對業績“洗大澡”。對于實施過“雙高”(高估值、高業績承諾)并購,且并購標的業績承諾難以兌現的公司,出現商譽減值引發業績“變臉”的可能性大。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