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市單年分紅比例在50%以上的企業194家,30%以上的778家;深市連續三年分紅的公司有1162家,占比超過五成
■本報記者 姜楠 朱寶琛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滬深交易所日前發布的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分析報告顯示,滬深兩市共有3522家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37萬億元,同比增長17.45%,實現凈利潤約3.35萬億元,同比增長21.38%。值得注意的是,滬深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金額達1.13萬億元。
具體來看,滬市有1417家上市公司披露2017年年報信息,2017年,滬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27.97萬億元,同比上升14.46%;共實現凈利潤約2.62萬億元,同比上升18.55%,增長率創近年新高。
隨著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2017年滬市實體類公司(非金融類)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雙增長,延續了2016年的良好態勢。實體類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1.98萬億元,同比增長16.32%;實現凈利潤1.03萬億元,同比增長39.8%。
2017年,滬市實體創新類公司研發投入達到2500余億元,同比增長8.55%。一系列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行業公司迅速成長,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形成“老中有新、新中更新、新老融合”多點突破的新發展局面。
深市2105家上市公司交出2017年度業績“成績單”: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0.4萬億元,同比增長23.4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295億元,同比增長20.58%。
2017年,深市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持續提升,上市公司作為中國經濟的排頭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帶頭踐行社會責任,在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分板塊來看,深市不同板塊公司在行業分布、成長階段及商業模式等方面呈現出各自突出特點。三個板塊營業收入均實現了較快增長,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主板公司平均凈利潤增幅為36%,藍籌群體表現亮眼,盈利能力持續提升;中小企業板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均實現同比平穩增長,增幅分別為27%、19%,展現出良好發展前景;創業板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8%,平均毛利率29%,為三個板塊水平最高,體現出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代表的創業板公司較強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在回報股東的力度提升,現金分紅占比提高。
具體來看,2017年,滬市公司分紅整體比例為37.92%,高于2016年約5個百分點。統計顯示,共有1000余家公司推出派現方案,占公司總數的74.47%,同比增加約5個百分點;合計派現8111余億元,同比增加約18個百分點,現金分紅金額再創歷史新高。
分紅公司中,代表藍籌績優股的上證50和上證180成份公司依然是分紅主力,分別派現4988億元和6861億元,占滬市分紅總額的61.50%和84.59%。從公司分布情況看,持續穩定高比例分紅公司群體已形成,單年分紅比例在50%以上的企業194家,30%以上的778家。其中,有370余家公司連續三年分紅比例超過30%。同時,部分企業在監管推動下,也從常年不分紅到開始實施分紅。
深市上市公司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回報股東力度逐年提升,環保投入不斷加大,主動參與精準扶貧意識不斷增強。2017年,深市1611家公司推出現金分紅預案,分紅金額達到3200億元,同比上升62%,股利支付率為44%。2015年至2017年連續三年分紅的公司有1162家,占比超過五成。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