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一位粉絲超過58萬的某券商投資顧問,日前向《證券日報》記者吐槽“長期以來被‘李鬼’所困擾”。
“這些人冒充我向投資者推薦股票,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我已經不止一次向平臺舉報這些‘李鬼’了。”她表示。而根據其發給《證券日報》記者的截圖顯示,在某平臺上,最近又冒出兩個假冒她的賬號。
這距離她上次投訴僅過去半個月時間。
“如果都加起來,假冒我的賬號已經有好幾十個。”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另一位有40萬粉絲的某券商營業部總經理,說起“李鬼”同樣咬牙切齒。目前在某平臺上,有40個假冒他的賬戶存在,這些賬戶無一例外使用了他的照片作為頭像。
“兩個月前我舉報過一次,當時有100多個假冒我的賬號。”上述券商營業部總經理表示。
專盯粉絲的“李鬼”
上述券商投資顧問向《證券日報》記者講了一件事:在增加的粉絲列表里,見到了自己的頭像。深究后發現,原來是“李鬼”關注了自己。“這也太明目張膽了,最終我把他給舉報了。”
“我了解過他們的運作模式,就是緊盯我的粉絲。”上述券商營業部總經理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只要有新增加的粉絲,他們就會立即給粉絲發私信,自稱是我的助理,要求粉絲加微信,隨后拉群、推薦股票,最終收取會費。”
《證券日報》記者在某平臺上關注了一位知名市場人士,很快就有6個帶有該人士名字的賬號關注了記者。但是經求證,這6個賬號均為“李鬼”。
記者與其中一個有150多個粉絲的賬號取得聯系,其自稱是該知名人士的助理,前期都是由自己聯系學員。想“跟上操作的話”需要加微信或QQ,由該知名人士實盤一對一指導選取股票及精準買賣時間點。
至于費用問題,該“助理”稱“先盈利后付費”,保守估計3個-8個交易日,盈利5個點到20個點以上。盈利后收取純利潤的50%作為指導費用,一票一結,買賣以截圖為準,盈利后銀行轉賬即可。
至于操作期間出現虧損怎么辦?該“助理”稱,“只要是我這邊指導錯誤讓你出現虧損的,會及時安排換票操作免費補回虧損,盈利扣除虧損后再收費。”并信誓旦旦地表示,“我的原則就是確保你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去追求收益。不賺錢不收取任何費用。”
也正是這些“誘人”的條件,使得部分投資者對這些“李鬼”信以為真。
益學投資研究院院長張翠霞向《證券日報》記者講了一個真實的案例:一位北京的大姐被假冒的“張翠霞”忽悠,最終被騙3萬元。而在此過程中,因為不想給自己添麻煩,她沒有進行必要的求證。
張翠霞對此深感煩惱。
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那些“李鬼”用自己的名字、頭像和信息去詐騙,甚至還有冒充自己助理的。為此,自己也找過相關平臺,以及通過公司的法務去處理,但處理完一批之后,新的馬上又冒出來了。
“我曾在參加節目的時候做過澄清,但還是沒用。”張翠霞說。
“我有兩位粉絲,在被收取了幾千元的會費后,就買了對方推薦的股票,結果虧了不少。后來向我求證,才發現是上當了。”前述券商營業部總經理說,這些“李鬼”所運用的手法之一,就是典型的“搶帽子”。
所謂“搶帽子”交易,是指證券公司、證券咨詢機構、專業中介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買賣或持有相關證券,并對該證券或其發行人、上市公司公開作出評價、預測或投資建議,以便通過期待的市場波動取得經濟利益的行為。
在近兩年證監會查處的案件中,較為典型的有廖英強“搶帽子”操縱股票案。
據中國證監會通報,廖英強利用其知名證券節目主持人的影響力,在微博、博客上公開評價、推薦股票,在推薦前使用其控制的賬戶組買入相關股票,并在薦股后的下午或次日集中賣出。證監會認定,廖英強的行為構成“以其他手段操縱證券市場”,證監會決定,對廖英強沒收違法所得,并處兩倍罰款,合計罰沒1.29億元。
業內人士介紹,近年來,“搶帽子”操縱案件呈現三大特點:首先,涉案者善于借助主流媒體影響市場;其次,薦股渠道向各類新興媒體滲透。借助博客、微博等社交工具精準、高效傳播的優勢,一些所謂“大V”以節目嘉賓身份亮相,利用高人氣大肆推薦股票,誤導投資者的同時牟取私利;再次,反向交易隱蔽性強,如有人為逃避查處,借用他人證券賬戶先建倉布局,后配合自己的薦股行為進行反向交易。
對于這些行為,證監會多次表示,對案件涉及的行政違法行為依法嚴厲處罰,同時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嚴肅整治非法薦股、操縱市場等股市“黑嘴”亂象,全力維護資本市場信息傳播秩序和公平交易秩序。
極具誘惑力的“黑名單”
除券商從業人員遇到“李鬼”,甚至連證券公司都有山寨的。
5月5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了非法仿冒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機構的“黑名單”(2019年第2期),共計95個。而此前在4月4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已經發布第一期“黑名單”,涉及山寨證券機構88個。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第二期“黑名單”中,就有仿冒長江證券、華寶證券、興業證券、中信證券網站的“上海證券公司聯盟”;假冒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網站的“福建興業證券官網”;仿冒中信證券網站的“上海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
從違規信息表現形式來看,共有四大方面,分別是非法投資咨詢、非法發行證券、非法證券交易以及未取得相關證券期貨業務資質的機構發布證券期貨產品廣告,這些廣告本質上是實施非法薦股、虛假發行“原始股”、非法配資等非法證券活動。
至于“非法投資咨詢”,則包括“以門戶網站、網站博客、QQ等為平臺,散布非法證券活動信息,提供證券投資分析、預測或建議服務,收取咨詢費、服務費”等五個類別。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黑名單”中,有些名字相當有誘惑力,比如“股神崛起”“每天送二只內幕消息股”。另外,還有假冒知名博主的,比如“空v空v道v人的博客”“花榮——獲取明日拉升不低于牛的博客”等。
北京隆安律師事務所律師錢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證券法》規定,只有證券公司才能經營證券業務。非證券公司經營證券業務是違法行為,會受到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還會以非法經營罪被追究刑事責任。
同時她提到,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通過推薦股票來操縱市場,同樣是法律所禁止的,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操縱證券市場罪,被追究刑事責任。
盡管監管部門長期以來都在提醒投資者,但是依然有投資者置此于不顧。近年來,投資者上當受騙、受騙股民與山寨機構打官司等新聞屢見報端。
業界認為,這與我國股市投資者以中小散戶為主、對證券投資缺乏充分了解、風險意識不強的特征密切相關,而投資者存在的投機心態為這些山寨機構提供了生存土壤。
有業內人士表示,定期公布假冒網站黑名單,是投資者教育的重要部分,此舉可以提升投資者理性判斷能力,有助于投資者防范風險和防止損失,促進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呼吁投資者擦亮眼睛
近期,稽查部門配合有關地方公安機關將一多次跨境操縱市場的“黑嘴”團伙主要成員抓捕歸案,一舉搗毀該團伙在成都、西安等地的8個窩點。
經查,該團伙通過私募機構、場外配資提前買入大量相關股票,在國內股市午間和休市后利用在境外的網絡服務器開設多個網站推薦“盤后票”,蠱惑投資者買入的同時伺機賣出,獲利數億元,已構建了一條包括薦股網站、股評機構、場外配資平臺的非法“生態鏈”,涉及面廣、手法多樣、情節惡劣,涉嫌操縱市場和非法經營證券業務違法犯罪。
事實上,只要投資者稍加判斷,就能發現這些不法分子的騙人手法。
對此,證監會方面曾有過詳細地介紹:先是以免費推薦“牛股”“漲停股”等吸引投資者加入薦股微信群、QQ群。在此類微信群、QQ群中往往有所謂的“老師”“分析師”引導交流炒股心得,賣弄炫耀炒股業績。
而在推薦的“牛股”不靈后,不法分子便以“股市行情不好”“炒股利潤率低”等理由,向投資者推薦外匯、貴金屬、石油、郵幣卡、大宗商品,或者境外指數等新型投資產品,號稱這些新投資品種具有投入低、收益高、交易靈活方便的特點,適合普通人投資或與股票進行組合投資。微信群、QQ群內的“托兒”則偽裝成投資者現身說法,上傳交易盈利截圖,吹噓獲利豐厚,誘導其他投資者下載交易軟件或APP注冊開戶、參與交易。
這些新品種大都實行杠桿交易,有的杠桿高達數十倍甚至上百倍,行情稍有波動便造成大幅損失;有的交易平臺或其展業機構以“喊單”等手段引導投資者頻繁交易,賺取高額手續費;有的平臺故意反向“喊單”,導致投資者迅速虧損、爆倉;有的平臺以更換“高級老師”幫助投資者挽回損失為由要求追加資金,導致虧損進一步加劇;有的在投資者資金損失殆盡發現上當受騙后,立即把投資者拉黑或踢出交流群。
這些交易平臺有的是與投資者對賭,投資者的虧損就是交易平臺及其會員等展業機構、營銷人員的收入;有些交易平臺實行虛擬交易,其交易走勢圖(K線圖)復制境外市場以往行情,由不法分子通過后臺操控,投資者一旦參與交易大都血本無歸。
需要說明的是,投資者參與非法證券活動不受法律保護。這也就意味著,投資者如果參與非法證券活動,將面臨“責任自負,損失自擔”的結果。因此,這就需要每一個投資者提高對非法證券活動的防范意識,學會識別非法證券活動。
那么,如何讓投資者能夠第一時間識別“李鬼”、識別非法證券活動?遇到這種情況時又該怎么辦?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介紹,識別非法證券活動,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判斷:一看業務資質,二看營銷方式,三看匯款賬號,四看互聯網址。
聯儲證券溫州營業部總經理胡曉輝表示,最為緊要的就是加強投資者教育,可以通過一些主流媒體、大流量的網站,在醒目位置進行宣傳;一些直播節目要在直播時及時提示。另外,對一些平臺而言,要加大對“李鬼”的清理力度。
聯儲證券首席投資顧問鄭虹提醒投資者,作為證券從業人員,執業行為規范要求嚴禁私下向投資者推薦股票,更不允許利用打著推薦股票的名義私下向投資者收取費用或者收益分成。而冒充者往往利用推薦股票的名義吸引投資者注意,以進群收費的方式侵害投資者利益,這一點非常具有辨識度。
“投資者如果懷疑遇到了‘李鬼’,務必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求證,避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鄭虹說。
張翠霞提醒投資者,一定要選擇到合法、正規的金融機構進行投資交易。同時,不要因一時貪念參與非法證券期貨投資交易活動。要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遇到“好事”,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策劃 朱寶琛)
16:59 | 江城基金“十億百企創投計劃”發布... |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