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30年,尚福林作為證監會主席履職9年。他曾主導影響深遠的股權分置改革,開啟了全流通的新時代,一句“開弓沒有回頭箭”排除雜音;他擔任證監會主席期間,中小企業板塊正式設立、創業板正式啟動,逐步構建起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戰略框架。
回望歷史,當時著手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出于何種考慮?當時的經驗,對于現在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有什么借鑒意義?
展望未來,“十四五”規劃建議已經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些頂層設計安排將給資本市場帶來哪些新動能和新機遇?
帶著這些問題,上海證券報記者日前采訪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
“在設計區分板塊特色時,立足點還是以增強市場功能為重點,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拓展市場覆蓋范圍,適應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需求和融資特點,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上海證券報:當前,統籌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協調發展,要求準確把握各板塊定位,堅持突出特色、錯位發展。您擔任證監會主席期間,中小企業板塊正式設立、創業板正式啟動,逐步構建起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戰略框架。當時著手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是出于何種考慮?在設計區分板塊特色時,注重哪些要點?當時的經驗對于當前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有什么借鑒意義?
尚福林:30年來,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一直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向。在設計區分板塊特色時,立足點還是以增強市場功能為重點,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拓展市場覆蓋范圍,適應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需求和融資特點,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2004年5月,在主板框架內設立了中小企業板,促進有產品、有技術、有市場的中小企業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2009年10月,推出了創業板,推動了資本向成長性和創新型企業傾斜。近年來,先后推出了新三板、科創板,以及選擇若干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創新試點,其根本目的都是增強資本市場對新興技術和新興業態的包容能力和支持力度,擴大直接融資,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加資本供給,更好發揮支持創新的功能作用,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改革創新逐步深入,體系結構日益健全,廣度深度不斷拓展,整體運行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這就要求資本市場在新發展格局下,通過加快形成各層次有機聯系、互為補充的市場體系,進一步在拓寬融資渠道、促進資本形成、優化資源配置、分散金融風險等方面發揮作用,更好地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局。
推動機構投資者
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成熟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新形勢和新格局,對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和機構投資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推動各類機構投資者的協調發展。二是加強機構投資者監管和風險防范。三是增強機構投資者在開放環境下的競爭力。”
上海證券報:您擔任證監會主席時曾表示,要堅持把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作為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的戰略內容,并強調要堅定不移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在您看來,機構投資者對于資本市場有何重要意義?
尚福林:機構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力量,發展機構投資者一直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偟膩砜矗涍^多年的發展,我國機構投資者比重穩步上升。從1997年11月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至今,已基本形成了證券投資基金、保險公司、QFII、社?;?、證券公司等多元化機構投資者競爭發展的格局。
機構投資者在我國國民經濟和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改善投資者結構。通過專業投資、價值投資理念,有助于夯實市場運行的微觀基礎,為市場提供更多長期穩定的資金。二是有利于市場定價和市場監督機制形成。機構投資者的參與,有利于構建合理的市場估值體系,讓市場價格形成更趨理性,能夠更好發現企業價值。同時,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較高,更有機會參與公司治理,發揮市場監督作用。三是有利于資金有效配置。機構投資者具備對企業財務經營、成長性等專業信息分析和判斷能力,同時了解不同金融市場的資產配置需要,能夠引導資金在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貨幣市場等不同金融市場進行資產配置。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新形勢和新格局,對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和機構投資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推動各類機構投資者的協調發展。在發展壯大機構投資者整體規模的同時,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機構投資者結構。支持保險、養老金等中長期穩定資金入市,積極發展合格的專業機構投資者。二是加強機構投資者監管和風險防范。加強對機構投資者行為的監管,推動建立科學、高效的風險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防止利益輸送和操作市場等行為。抓住投資者權益保護關鍵環節,壓實專業機構的主體責任。三是增強機構投資者在開放環境下的競爭力。學習借鑒成熟市場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在金融開放的大環境中,推動我國機構投資者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成熟。
以注冊制改革為抓手
發揮市場價值發現功能
“‘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其基本運行邏輯是讓發行人在符合基本發行條件的基礎上,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信息;投資者則根據發行人披露的信息審慎作出投資決策,形成合理價格,從而更有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上海證券報:“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您認為將給資本市場帶來什么?
尚福林:構建符合國際通行規則、契合我國特殊國情的基本制度框架,一直是我國資本市場建設的重中之重。其中,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始終是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眾所周知,我國資本市場在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制度下探索起步,并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從發行體制看,這些年經歷了證券發行定價、審核、保薦制度,總體上始終遵循著市場化的改革方向,隨著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不斷深化。從最早由計委、證券委分配額度家數的審批制,到證券公司報送發審委的核準制,再到“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偟姆较蚴?,逐步取消行政審批,發揮市場價格約束作用,從事前準入轉為事中監管和事后問責。這一發展過程充分反映了我國資本市場運行機制逐步健全、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時代要求。
注冊制改革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升資本市場功能的重要安排。“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其基本運行邏輯是讓發行人在符合基本發行條件的基礎上,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信息;投資者則根據發行人披露的信息審慎作出投資決策,形成合理價格,從而更有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以推進注冊制改革為抓手,在發行審核、承銷定價、并購重組等方面放松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相信會更有利于提升市場活躍度,強化市場約束,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和市場價值發現功能,也有助于讓市場主體各自歸位,明確并壓實各自責任。
發揮資本市場樞紐作用
打通金融資源與科技成果轉化渠道
“應當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中的樞紐作用,加快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發展創業投資、并購投資基金等私募股權投資,壯大創新資本總量,激發風險資本活性,打通金融資源與科技成果轉化渠道,更好地服務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上海證券報:“十四五”期間,展望我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您有哪些期待?
尚福林:資本市場一直是我國金融體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為資本市場今后5年乃至更長時期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指明了改革方向。
“十四五”期間,發展資本市場是一項戰略任務。一是發揮資本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改善當前我國融資結構中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比例失衡狀況,消除長短期資金期限錯配而產生的結構性風險隱患。二是促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企業競爭力。資本市場能夠幫助拓寬企業外部融資渠道,為企業兼并重組提供市場化的平臺。與此同時,企業上市也有利于增加自身透明度,接受公眾監督,倒逼企業完善公司治理。三是釋放財富效應,滿足社會投資需求。資本市場是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分享經濟增長成果的重要渠道。隨著人口結構變化,資本市場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作用也將愈發顯現,能夠為社?;稹⑵髽I年金提供資產保值增值渠道,助力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發展。四是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市場。資本市場是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是吸引國際資本的主要途徑,能夠幫助中國經濟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
特別要看到“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瘧?,這正是資本市場的優勢所在。
資本市場由于其風險補償方式、風險承受能力與傳統銀行不同,在長期投資和高新技術、關鍵領域創新活動中具有天然優勢。應當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中的樞紐作用,加快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發展創業投資、并購投資基金等私募股權投資,壯大創新資本總量,激發風險資本活性,打通金融資源與科技成果轉化渠道,更好地服務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