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6月24日,在北交所開市221天之際,優機股份上市。至此,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數量達到百家。整體看,100家上市公司經營保持穩健,創新屬性明顯,規范性水平持續提升,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增強,彰顯了較為強勁的發展韌性。
“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破百,標志著北交所升入新量級。”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北交所作為中國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抓手,意在健全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錯位發展、互聯互通,助力創新型中小企業借力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實現共同富裕,高效解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上市難和退出難的問題。
“小而美”特征突出
目前北交所100家上市公司中,中小企業占比76%,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占比超八成,覆蓋工業材料、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雙碳”、消費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體現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元化創新形態。100家企業“小而美”特征突出,與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較為匹配。
“北交所開市7個多月,上市公司數量滿百,聚集了一批高質量上市公司,初步形成了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整體符合市場預期,為北交所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北京利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合伙人常春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安信證券研究中心總經理助理諸海濱對記者表示,總體來看,北交所公司將自己的研發制造工作投身于國家重點發展的新興賽道,旨在做到產業鏈補齊、補強;或者投身于傳統行業的調整升級的工作中,旨在將傳統行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優化升級。
從公司經營情況來看,100家上市公司2021年實現營業總收入704.66億元,同比增長31.04%;歸母凈利潤76.25億元,同比增長22.81%。除諾思蘭德外,其他公司均實現盈利,盈利面99%,凈利潤5000萬元以上的公司近半數。
與此同時,北交所在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科技創新方面成效顯著。100家上市公司2021年度研發支出合計33.39億元,研發強度平均6.87%,是規模以上企業平均水平的4.78倍。100家上市公司中,22家屬于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公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聯儲證券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張元成認為,從北交所已上市企業成色來看,這100家企業有力地推動了企業和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北交所100家上市公司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對于其在加強技術研發投入、產品升級、產能提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富士達是北交所上市較早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擁有國際標準12項,專利200余項,其中30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自在北交所上市以來,公司知名度大幅提升,企業在客戶、市場中的信譽也有了質的飛躍,同時公司營收、利潤穩步提升。當前公司得到北交所及當地政府的支持,運作更加規范。”富士達董秘魯軍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萬通液壓是北交所第一批的上市公司,也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以來獲得感較強。”萬通液壓董秘王夢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北交所成立后降低了投資門檻,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參與這個市場,有利于公司進行價值傳遞,市值和流動性較新三板掛牌時均有所改善。
諸海濱表示,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占比較大。近年來,我國十分重視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屬性,北交所的設立恰好是培育這方面公司的融資孵化地,相信在未來北交所擴容進度加快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優質中小企業會涌入北交所,與原有的高成長重創新的企業一同為國家的實體經濟發展以及科技創新目標助力。
上市節奏逐步提升
截至6月24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共100家,公開發行募集資金超250億元。在上市節奏方面,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開市之后新上市公司20家,2022年以來已上市公司19家。其中5月份以來,上市速度有所加快,共有4家公司上市;而6月1日至6月24日,已有7家公司上市。
“進入5月份后,隨著年報材料補足,審核節奏明顯加快,預計下半年北交所將加速擴容。”申萬宏源專精特新首席分析師劉靖說。
據了解,北交所設立以來,持續優化審核機制,提升審核質效,在提升上市審核效率方面開展了一系列針對性舉措。一是提升問詢問題精準性。2022年首輪平均問詢問題數量較2021年減少近三成。二是建立問詢后常態化溝通機制。三是向市場公開審核動態、理念及案例。
數據顯示,目前北交所項目審核(自受理至核準/注冊)平均用時143天,企業質量好、中介機構勤勉責任的項目審核更加高效,近期申報注冊的惠豐鉆石審核僅耗時71天。
“目前北交所基本上保持每周一審或兩審的上市會議節奏,每次審議1家到2家發行人企業。從惠豐鉆石審核來看,申請北交所上市企業從受理到過會,整體的審核時間相對較短。”張元成表示,未來隨著申報企業數量的增加,以及北交所上市委審核機制的日益完善,單次會議的審核數量預計隨之增加,由此北交所整體的上市節奏會逐步提升。
北交所在高效審核的同時,其后備軍隊伍也在不斷擴大。截至6月22日,北交所在輔企業310余家,在審企業68家。此外,從2022年上半年分層情況看,共有515家新進層公司,其中有348家公司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占比67.57%。89家新進層公司已提交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材料。
“北交所發揮好龍頭撬動作用,上市公司數量穩步增長,吸引創新層進層公司數量大幅度增長,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和北交所逐漸形成金字塔式的市場結構,層次遞進的市場結構逐漸完善,有利于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精準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市場功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創新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常春林說。
張元成表示,北交所上市企業經過前期新三板階段的規范,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擬上市企業的“突擊式”整改。北交所上市公司對資本市場的業務規則認知和風險意識已較為成熟,有利于不斷提升北交所中小上市企業的規范運營和整體質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
提升市場流動性或再上臺階
在北交所已初具規模的背景下,進一步提升北交所市場活躍度,改善流動性成為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業內專家最關心的事情。
“希望提升北交所的交易活躍度,提升企業價值,為上市公司創造更好的融資渠道,實現企業與投資者的共贏。”魯軍倉說。
王夢君期待,未來北交所交易制度設計進一步提升二級市場流動性,讓北交所上市公司價值更加公允,強化融資功能。
劉靖表示,北交所未來發展還需要兩手同時抓,一手抓上市公司體量和質量,改進融資服務,不斷提升中小企業融資的效率;另一手抓投資者服務,改善流動性,提升市場定價效率,增強投資者獲得感。
談及北交所將如何進一步擴大規模的同時提高公司質量,周運南認為,一方面可以給予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更便捷的上市通道;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上市公司子公司來北交所。
“除了優質‘生源’的持續供給,北交所還應助力企業實現快速發展。”常春林表示,關鍵在于打造好標桿,讓投資者實現賺錢效應,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到北交所,提升市場流動性水平,進而吸引更大規模高質量創新型中小企業在北交所聚集。
在改善流動性方面,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北交所成立初期所面臨的流動性問題,隨著市場逐漸擴容以及機構參與意愿提升已有邊際改善,隨著時間推演將持續向好。當前北交所已具備100家上市企業,可以研究推出北交所指數和混合交易制度等。隨著制度不斷完善,投資者對于北交所的參與意愿也將不斷提升。
諸海濱表示,未來或將開發多類北交所相關指數,企業的曝光度會進一步上升,伴隨著企業自身的規模體量擴大和企業數量的增多,北交所整體會大大增強流動性,為基本面投資和估值投資提供市場支撐。
展望未來,張元成表示,從目前企業的體量來看,仍然定位為中小企業,平均收入或盈利規模較其他上市板塊的主體要小得多,也正是因為基數較低,其未來仍然具備較高增長速度的可能性。同時,北交所上市企業均為創新型企業,該類企業在自身的賽道領域均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很多企業的產品/技術或所處的行業擁有廣泛的市場發展前景。假以時日,相信北交所也會誕生一批在行業內或者世界范圍內舉足輕重的企業。
“目前大部分的北交所公司,都擁有正在建設的募投項目,隨著未來1年到5年內新一批擴產項目落地,公司的業務能力和產品優劣勢,以及下游行業的景氣度可以很好地體現在財務數據上,這將為企業自身的業務結構調整和創新方向改進提供依據。”諸海濱說。
(編輯 上官夢露)
16:59 | 江城基金“十億百企創投計劃”發布... |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