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璐
新年首周,上市公司回購熱度持續升溫。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1月6日,已有6家上市公司發布以集合競價方式進行回購預案,計劃回購金額上限合計9.2億元,而2022年同期僅1家發布回購計劃。另有4家上市公司因激勵對象離職或績效不達標,回購注銷已授予未解鎖的限制性股票。從實施角度來看,截至1月6日,今年已有137家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同比增長52.22%,實施金額合計38.65億元,上市公司持續拿出真金白銀提振信心。
回購是提振市場信心、優化公司治理結構的常見手段。從用途來看,上市公司回購股份主要有三類,一是實施股權激勵;二是進行公司市值管理,維護投資者權益;三是用于可轉債轉股。
回購股份進行股權激勵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骨干人員的積極性。1月4日,福達股份發布回購預案稱,本次回購股份用于對公司干部員工,主要是新能源事業部人員實施股權激勵,有利于提高相關人員的積極性,加快公司在新能源領域業務的探索和布局,實現公司向新能源領域業務轉型的目標,優化公司業務結構,助力公司長遠可持續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新能源產業既是未來經濟增長支柱產業之一,也是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的重要賽道。
以市值管理為目的的回購是直接回報股東的一種方式。回購股份可以進行注銷,也可以擇機賣出。回購股份注銷后,減少了上市公司總股本,提高了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增厚了股東財富;在股價較高時拋出回購股份,有助于平抑市場非理性波動,預防過度投機。
2022年10月14日,證監會對回購制度進一步優化完善,回購的制度包容性和實施便利性進一步提升。2022年,A股回購金額創下歷史新高。2023年,隨著A股回購新規實施,上市公司回購規模有望進一步增長。
上市公司回購不僅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態度,更是對市場的信心。因此,在上市公司回購過程中,要防止放“空炮”,要把回購行為落實到位,讓投資者真切感受到上市公司的誠意才是硬道理。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