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滬市上市公司通過“退市一批、重整一批、重組一批”的方式化解或出清風險。2022年共有24家滬市上市公司通過各類方式實現出清,較2021年增逾七成,其中財務類強制退市17家,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1家,重組、主動退市等多元化退市6家。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退市改革不斷推進,“有進有出、能進能出”的常態化退市新時代已悄然來臨,資本市場優勝劣汰、吐故納新的多層次退出路徑亦清晰呈現,“退市一批、重整一批、重組一批”在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方面,起到了溯本清源、標本兼治的效果。
精準打擊殼公司
2020年底,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啟動,退市新規正式發布。
2020年以來,滬市共強制退市上市公司31家,其中2022年占比約58%,家數較2021年增長125%。在上市公司2020年年度報告披露后,滬市共有42家觸及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最終2022年有18家被強制退市,包括17家財務類強制退市和1家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一批長期滯留A股市場的“空殼公司”出清,得益于退市新規中的“營業收入+扣非凈利潤”組合指標更為精準地刻畫了“殼公司”的特點,避免出現上市公司通過新增貿易等不正當手段突擊保殼、規避退市的現象。
“完善退市標準是確保‘應退盡退’的前提,以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持續完善退市標準,為退市監管提供了堅實的規則依據。一方面,‘空殼公司’被精準刻畫,長期以來依賴貿易業務或出售資產保殼的公司出清;另一方面,避免‘誤傷’周期類公司或階段性投入較大的公司。”接近監管部門人士指出,這輪退市改革明確“空殼退市”的目標導向,代替長期以來的“虧損退市”邏輯,著重考核持續經營能力,對優化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抑制市場炒作具有重要作用。
助力有效化解風險
要推進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探索出既遵循市場化、法治化路徑,又符合我國發展階段特征的資本市場優勝劣汰、風險出清機制。除強制退市外,破產重整同樣是化解上市公司風險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舉措之一。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越來越多上市公司依法依規通過重整化解風險。2016年至2018年滬市共有2家公司進入重整,2019年有3家。而2020年和2021年滬市各有5家公司進入重整,其中有7家在2021年完成重整。2022年以來,共有7家滬市上市公司正在重整流程中。
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李曙光認為,破產重整制度不僅能通過拯救困境企業,服務“六穩”“六保”政策,且在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改善營商環境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有益于資源優化配置、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及社會穩定。
支持公司轉型升級
近年來,隨著并購重組等配套規則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依規使用資本市場工具箱,通過主動退市、并購重組等方式實現多元化退市,改善經營狀況,化解風險。
并購重組方面,通過資產置換、重組上市、出清式重組以及吸收合并等方式主動退市已經成為上市公司出清風險、切實恢復持續經營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滬市已有10家上市公司通過重組等方式實現多元化退市,其中2022年有6家。
證監會日前表示,將穩步推進并購重組注冊制改革,落實好“分道制”“小額快速”等審核機制,更好支持企業通過并購重組提質增效、加快發展。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