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與外匯市場深度調整的環境下,我國進出口企業利用衍生品工具進行匯率風險管理的意愿不斷增強。上海證券報記者觀察到,進入2023年以來,已有至少16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開展外匯衍生品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告,其中不乏比亞迪、贛鋒鋰業等龍頭企業。
還有公司披露了外匯套期保值業務的最新進展,其中水羊股份的一則公告引發熱議。水羊股份稱,公司去年年中以來開展外匯套期保值業務產生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合計浮盈3271萬元。記者發現,投資者對此份公告的解讀不盡相同,部分觀點存在對公司行為或衍生品市場的誤讀。
又見“期貨大神”?
2月7日,水羊股份公告稱,在2022年5月20日至2023年2月6日期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波動,根據公司財務部門初步統計,公司開展外匯套期保值業務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合計浮動盈利3271萬元。根據業績預告,水羊股份2022年全年扣非凈利潤為9500萬元至1.25億元,上述浮盈金額占到全年利潤的約三成。
有觀點認為,水羊股份僅靠做外匯套期保值就賺到了全年盈利的三成,可謂A股市場又一“期貨大神”!該觀點獲得不少投資者認同,并引發了上市公司參與衍生品交易究竟是“套保”還是“投機”的討論。
從套保的必要性上,資料顯示,水羊股份是一家自有品牌與代理品牌雙驅動的美妝企業,公司與強生等海外國際品牌進行業務合作。開展外匯套期保值業務,有助于提高公司抵御外匯波動風險的能力,防范匯率大幅波動對公司造成不良影響。
如何正確理解公司通過外匯套期保值產生的3271萬元公允價值浮盈?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專業業務合伙人田雪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能簡單地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直接看作公司的“投資”收益,而是應該將衍生品端盈虧與對應業務端風險敞口由于風險導致的價值變動結合起來“統籌考慮”。
田雪彥表示,企業開展外匯套期保值時,衍生品端與業務端并非“各自為政”。例如,企業需要支付外幣進口商品并在境內以人民幣結算時,企業就會面臨外匯升值造成采購成本增加的風險。此時通過遠期外匯合約等衍生品將采購成本固定在約定的匯率水平,那么即使后續外匯走高造成采購成本增加,但考慮到遠期外匯合約鎖匯帶來的收益,那么這就相當于企業鎖定了商品采購所需支付的人民幣成本。
“另外,如果企業運用《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對外匯套期保值行為進行套期會計核算的話,遠期外匯合約損益中的有效部分就會計入相關商品采購成本或對沖應付外匯賬款的匯兌損益,而非單獨的‘投資’收益。”田雪彥說。
因此來看,針對水羊股份此份公告,“套期保值利潤占全年盈利三成”“A股又現期貨大神”等觀點是片面或不完全準確的。3271萬元只是公司開展外匯套期保值期間的衍生品端損益情況,其真實套保效果需將衍生品端盈虧與對應業務端價值變動結合起來進行考量。
企業聚焦匯率風險管理
經統計,開年以來,至少有16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開展外匯衍生品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告。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表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擬在2023年度開展外匯衍生品套期保值交易業務,外匯衍生品交易業務額度高達45億美元,折合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比亞迪稱,隨著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海外業務不斷拓展,外匯收支規模亦同步增長,收支結算幣別及收支期限的不匹配使外匯風險敞口不斷擴大。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風險顯著增加。為規避和防范匯率風險、利率風險,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擬根據具體業務情況,通過外匯衍生品交易適度開展外匯套期保值。
田雪彥表示,上市公司開展外匯衍生品進行套期保值的意愿持續提升,反映了我國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水平和意識越來越強。好的風險管理自然有利于企業長期穩健經營,但企業在開展外匯等衍生品業務時,也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首先,外匯等衍生品作為杠桿性較強的衍生工具,其潛在的盈虧可能巨大,因此企業需要設計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來應對衍生品運用中的風險,企業不能逾越相關制度。
其次,企業應該對生產經營中面臨的風險進行梳理,明確企業面臨的風險并確定適合企業自身的風險管理策略。同時,企業在運用外匯套期保值時,應當持續關注風險敞口與外匯衍生品之間套期保值的效果,綜合評估運用外匯衍生品對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最后,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恰當的信息披露能夠幫助企業向投資者有效溝通運用衍生品的目的以及效果。上市公司應當根據相關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同時可以考慮采用《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進行“業財融合”的財務處理,以使得財務信息更具相關性、有效性。
行業期盼外匯類期貨品種創新
隨著企業對外匯風險管理的需求持續增長,行業有關外匯類期貨品種創新的呼聲愈發強烈。從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內容看,遠期結售匯、外匯掉期等產品或組合是企業進行外匯套期保值時常用的交易類型,其交易對手方多為具備相關牌照的商業銀行。
新湖期貨副總經理李強表示,總體來看,境內企業目前可以接觸到的外匯套保工具多是透明度較低的場外市場工具,其優點是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合約,缺點在于流動性不足,市場化有限,而且對沖成本偏高。“相比較而言,期貨體系的外匯套保優勢在于流動性好。相比于遠期結售匯,外匯期貨具有強流動性、低成本、更市場化的特點,可以更加高效地為企業進行匯率風險對沖。”
“對金融衍生品市場而言,大的產品序列就缺外匯期貨,這個品種至關重要。”申銀萬國期貨董事長李建中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我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持續上升,部分涉及外貿的客戶和企業對外匯風險管理有著迫切需求。在國內沒有有效對沖手段的情況下,這些客戶只能在境外參與交易,面臨不少風險。”
李強說,實際運作中,待外匯類期貨品種上市后,由于對即時性要求較高,企業在管理風險的過程中也會提升智能系統建設。對于涉及大宗商品的企業而言,其本身對于大宗商品就有風險對沖的需求,再進一步將風險對沖覆蓋至匯率時,建立整體系統性的架構將成為必然,這會顯著提升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