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捷寧
見習記者 毛藝融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保護投資者利益再度成為熱門話題。而在資本市場中,打擊“偽熱點、偽概念”亦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重要一環。今年以來,A股市場室溫超導、ChatGPT等概念風起云涌,部分公司疑似“蹭熱點”“炒概念”,引發股價異常波動,為此,交易所對其也下發了不少關注函。
對此,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教授鄭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蹭熱點”“炒概念”,恰恰利用了交易主體之間信息的不對稱,誤導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基礎價值或者供求關系的判斷,損害投資者的利益,有損于證券市場公平交易的市場邏輯。普通投資者應遠離“跟風”炒作,形成自我投資的主動判斷,從根源上切斷投機的心態與行動。
股價短期炒作風險大需警惕
經過監管的集中整治,近年來,上市公司利用熱點概念炒作股價的現象明顯減少,但仍時有發生。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年超過60家上市公司因“蹭熱點、炒概念”收到監管關注函。
今年以來,ChatGPT、室溫超導等熱門概念先后受到市場高度關注。面對熱門概念股,部分上市公司選擇火速澄清。不過,也有上市公司因涉及相關概念,股價短期內大幅上漲。基于此,滬深交易所快速反應,及時向上市公司發布問詢函、關注函,要求公司結合近期股價波動情況等詳細說明公司及相關人員是否存在借助市場熱點炒作股價、違規買賣公司股票的情形。
從市場表現來看,熱門概念股的股價往往在短期內上漲后又歸于“平靜”。
“熱門題材炒作導致短時間內市場關注度的快速上升,中小投資者出現集體性追漲,推動短期內股價的上漲,但隨著熱度的消退,股價往往也會隨之出現迅速下跌的情形。”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律師朱奕奕表示。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跟風“炒熱點”的風險極大。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證券市場中,“熱門概念”等因素會天然地成為上市公司未來估值“錨點”的一部分,但是利用投資者對熱門概念的追捧,誤導市場對其股票進行錯誤估值,這種行為在法律層面就構成了虛假陳述中的誤導性陳述,會使股票價格嚴重脫離其真實價值。并且,在股價大幅波動的過程中,還極有可能混合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其他違規行為。
投資研判勿盲目宜謹慎
從以往“蹭熱點”“炒概念”的現象來看,上市公司借助題材炒作的常用手段,包括利用機構調研內容透露、在互動平臺回復、發布微信文章或者公布跨界布局的公告等,違反了信息披露規則,但投資者一時無法分辨。
此外,對熱門“概念”股表現出特別的熱情,通過短線交易實現賺錢效應,也是一些中小投資者的心態。以室溫超導為例,《證券日報》記者在深交所互動易搜索“超導”關鍵詞,發現僅3月9日至3月13日期間,共有119條問題與之相關。
投資者如何判斷一家上市公司是否涉嫌“蹭熱點”“炒概念”?鄭彧表示,上市公司進入“新賽道”的消息最多只是會影響投資者預期的影響因素,因而注定了只是一時的股價波動。投資者要警惕被故意誤導,某些蹭熱點或者炒概念的行為很有可能構成信息誤導型的操縱市場違規行為。
在鄭彧看來,證券市場的價格形成取決于對上市公司未來價值的預期,這種預期是需要建立在上市公司的經營水平基礎之上的。因而,判斷任何一家公司的價值其實都要溯源到它的歷史,即使是一項新的業務也需要基于其傳統經營范圍、管理層經驗、優劣條件等進行判斷未來的可能性。
王智斌亦持類似觀點。他認為,對于“概念股”、“熱點股”,投資者不應僅憑市場傳聞或者公司公告中的陳述就作出投資決策,還需審慎研判上市公司目前的現實狀況,在相關事實尚未清晰之前,不宜盲目投資。
抑制投機炒作背后有監管“組合拳”
監管部門始終把保護投資者利益作為資本市場監管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去年11月份,證監會制定印發的《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明確提出,加強對“蹭熱點”“炒概念”以及上市公司相關方操縱行為的監控處置和打擊力度。
鄭彧認為,在維護證券市場公平秩序的監管目標下,監管的責任就是要確保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市場參與人都能夠在遵循“以價值為基礎,圍繞供求關系上下波動”的價格形成機制下公平地參與交易,實現平等的交換。
下發關注函是監管部門對市場進行日常監管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對上市公司“蹭熱點”“炒概念”的監管,交易所反應快速、動作及時。
鄭彧表示,交易所的關注函最主要的功能,是通過發函和回函讓上市公司最大程度地進行相關的信息披露,這是市場組織者對市場各參與主體起到間接的風險提醒作用。
在王智斌看來,在實踐中,監管部門及時、具體的公開關注,震懾了絕大部分上市公司“蹭熱點”的“沖動”,在看不見的地方,關注函這項監管制度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一方面提醒投資者關注相關事項,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另一方面要求上市公司全面履行其信息披露責任,全面披露熱門概念業務的真實情況。
鑒于“蹭熱點”“炒概念”現象可能會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擾亂資本市場秩序。那么,監管如何對此類行為進一步加強規范和約束?
對此,朱奕奕表示,關注函會起到提示和監督的作用,提醒和督促上市公司依法依規運作,但該方式不具有強制性,約束力和懲罰力有限。建議在相關規定中明確要求上市公司審慎披露可能涉及過度炒作股價的信息,若無必要盡量避免跟隨熱點發布,若出現違反信息披露規則的行為應依法懲處。同時,加強對“蹭熱點”“炒概念”現象伴隨的違規減持、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鼓勵知情人進行有獎舉報。
鄭彧建議,當上市公司特別熱衷于講故事、頻繁地轉換賽道,需注意其是否有不當行為;同時,加強利用大數據監管等方式更早發現“蹭熱點”、“炒概念”帶來的操縱市場行為;最后,加強投資者保護教育,讓數量眾多的中小投資者理解資本市場價格形成的機制,遠離“跟風”炒作,形成自我投資的主動判斷,從根源上切斷投機的心態與行動。
王智斌補充道,盡管市場中“蹭熱點”的現象仍時有發生,但實踐中監管部門對明確有違規行為的上市公司,加快了立案調查的步驟。時間上的“及時”和監管手段上的“多元”缺一不可,預計監管“組合拳”之下將會更有效地遏制“蹭熱點”“炒概念”現象。
(編輯 白寶玉)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