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萌 田鵬
2023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為實現全年發展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深市公司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情況下,前三季度積極投資擴產,營業收入整體保持增長態勢,龍頭公司表現穩健,新一輪國企改革高質量開局,民企經營恢復向好,消費“主引擎”作用顯著,綠色“新引擎”動能強勁。
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深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合計15.06萬億元,同比增長4.19%;合計實現凈利潤8812.64億元,同比下降7.30%。前三季度,深市2216家公司實現盈利,占比近八成(達78.30%),1132家公司盈利超過1億元,353家公司盈利超過5億元;480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超過50%;269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超過100%。
龍頭企業表現穩健
創業板增幅領先
今年前三季度,深市龍頭企業增速顯著高于整體水平,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收盤,深市市值超千億元的公司共33家,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合計3.37萬億元,同比增長10.67%,實現凈利潤合計3182.71億元,同比增長14.89%。其中,比亞迪、寧德時代、萬科A、美的集團等12家公司前三季度收入規模超千億元,平安銀行、寧德時代、美的集團等10家公司凈利潤規模超百億元。
從板塊來看,主板公司“大盤藍籌”定位突出,營收穩步增長,四成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前三季度,深市主板1506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2.26萬億元,同比增長3.18%。670家公司凈利潤實現正增長,364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速超過30%,占比分別為44.49%、24.17%。大市值公司方面,主板市值排名前100名的公司平均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508.07億元、44.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94%、0.64%。
創業板“優創新、高成長”特色鮮明,營收增幅領先A股整體市場。前三季度,1324家創業板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80萬億元,同比增長8.86%。567家公司凈利潤實現正增長,308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速超過30%,占比分別為42.82%、23.26%。創業板是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的聚集地。前三季度,創業板893家戰略新興產業企業平均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1.12億元、1.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76%、2.11%。分季度看,創業板公司第一至第三季度平均營業收入分別為6.38億元、7.17億元、7.59億元;平均凈利潤分別為0.45億元、0.57億元、0.57億元,營收和利潤均穩健增長。
新一輪國企改革高質量開局
民企經營恢復向好
2023年是新一輪國企改革開局起步關鍵之年,央企國企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加大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推進力度,加快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深市共有國有上市公司612家,占深市公司家數的21.63%。前三季度,深市國有上市公司推出重組方案17單,預計交易金額超過228.18億元。例如,航空工業集團擬將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注入中航電測,魯西化工吸收合并魯西集團。
前三季度,深市國有上市公司業績穩定增長,實現營業收入合計5.49萬億元,同比增長2.05%,實現凈利潤合計2703.58億元,其中131家公司凈利潤增幅超過50%。
民營企業是推動經濟持續向好的重要力量。2023年以來,民營企業經營彰顯韌性,尤其是三季度“民營經濟31條”等一攬子硬核舉措精準發力,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增強,經營業績恢復向好。
數據顯示,深市共有民營上市公司1940家,占深市公司家數的68.55%。民營企業第一至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22萬億元、2.47萬億元、2.56萬億元,實現凈利潤1217.25億元、1435.26億元、1488.99億元,業績逐季提升,第二、三季度凈利潤分別環比增長17.91%、3.74%。
三大重點領域動能強
夯實“制造強國”發展基石
前三季度,深市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三大領域上市公司平均實現營業收入53.18億元,同比增長8.17%。
具體來看,綠色低碳領域公司業績表現亮眼,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7.60%、7.27%。其中,電力設備行業87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9298.90億元、776.3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1.51%、32.51%;新能源汽車產業36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26萬億元、1037.2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2.86%、9.80%。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40.10%、77.05%;汽車行業龍頭比亞迪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7.75%、129.47%。
先進制造領域涵蓋了戰略新興產業中涉及裝備、實體產品制造的所有細分行業。我國先進制造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新一代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先進制造領域的上市公司發展迅速。其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55萬億元,同比增長27.34%;合計實現凈利潤1206.47億元,同比增長53.89%。新材料產業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293.06億元,同比增長16.25%;合計實現凈利潤731.93億元,同比增長5.23%。
數字經濟領域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長,前三季度430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94%。其中,大數據產業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828.02億元,AI算力產業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831.00億元。目前,我國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企業創新發展,數字產業化體系逐漸完備,并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躍進。信息技術產業科技含量高、聯動效應強,成為促進產業升級、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
長期投資穩定增長
研發投入持續提升
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1%,其中制造業升級發展態勢明顯,前三季度投資同比增長6.2%。2023年前三季度,深市公司長期投資合計達1.11億元,同比增加3.40%。其中,紡織服裝、服飾業,汽車制造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長期資產投入增幅居前,同比增長分別達45.99%、45.04%、35.67%,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71.50%、72.21%、55.78%,景氣狀況和企業預期回升。
深市公司堅定不移走創新發展之路,扎實投入研發,致力創新賦能。2023年前三季度,深市公司研發費用合計4538.06億元,同比增長9.35%;研發強度為3.01%,較上年提升0.14個百分點。比亞迪、寧德時代、美的集團等10家公司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均在50億元以上;64家公司研發費用在10億元以上。高研發投入使得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如科大訊飛發布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V3.0,實現全面對標ChatGPT;康泰生物重磅產品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獲批上市,進一步鞏固公司多聯多價疫苗領域領先優勢。
消費“主引擎”作用顯著
內需動能持續轉強
隨著消費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居民消費基礎不斷鞏固,內需相關行業2023年前三季度持續回穩向好。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司前三季度業績明顯增長,第一至三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76.49億元、176.76億元、202.28億元,合計實現凈利潤15.14億元、17.07億元、23.92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1.78%、133.68%、452.44%;住宿和餐飲業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逐季增長,分別為7.25億元、8.48億元、9.93億元,第三季度暑假、中秋等假期消費市場供需兩旺,市場活力明顯增強,行業實現扭虧為盈;紡織服飾行業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71.50%,景氣度明顯提升。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發展活力不斷釋放,第一至三季度合計實現凈利潤75.80億元、112.08億元、96.7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80%、2.32%、23.71%。汽車制造業保持高速增長勢頭,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3.81%和72.21%。
(編輯 上官夢露)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