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剛剛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總攬全局、舉旗定向,科學回答了金融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發出了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動員令,吹響了新時代新征程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號角。”11月8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是這次會議的其中一條主線。防范風險是加強監管的主要目標,加強監管是防范風險的有效途徑,二者都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易會滿表示,注冊制改革絕不是放松監管,而是要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更好結合。證監會將堅持注冊制基本架構不動搖,并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動態評估優化定價、減持、再融資等制度安排。同時,大力度推進投資端改革,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各項配套政策落地,加快培育境內“聰明資金”。
資本市場風險主要有五大成因
“縱觀全球400多年資本市場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斷適應風險防范需要,加強和改進監管的歷史。”易會滿表示,從發展規律和近幾年的監管實踐看,資本市場風險主要有以下成因:
一是杠桿過度甚至失控。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2015年我國股市異常波動,杠桿失控都是重要誘因。近年來,一些大型企業集團借助境內外、表內外、場內外工具盲目融資擴張并最終爆雷,教訓慘痛。管住過度杠桿,市場才會行穩致遠。
二是創新與監管失衡。創新是金融發展的重要動力,但違背經濟金融本質規律的“偽創新”,造成金融泛化,必然釀成風險。過去一段時期,“偽私募”、金交所、“偽金交所”各種形式“類金融”亂象頻發,監管滯后,成為重要的風險源。
三是欺詐造假。欺詐發行、財務造假是資本市場的毒瘤,甚至有個別企業、中介機構與相關方串通,全流程全要素造假,形成造假“生態鏈”,影響投資者信心。
四是背信妄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是資產管理行業的生命線。如果不具備相應的專業和風控能力,背離責任,出問題也就在所難免。
特別是一些非持牌機構,也包括各類非法機構,搞自融自投、侵占挪用,拿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嚴重違背信義義務。
五是主體責任缺位。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需要上市公司、中介機構、投資機構、監管部門等各方歸位盡責,風險爆發往往是多個環節失守。這其中,有過度貪婪,有監管真空,有問責不夠。同時還要看到,在全球市場高度關聯的今天,各種輸入性風險交織疊加,有些具有非傳統、非經濟、非理性特征,這也進一步加大了風險防控難度。
注冊制改革絕不是放松監管
易會滿表示,加強資本市場監管,維護市場“三公”秩序和投資者合法權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證監會的第一職責、法定職責。這幾年,證監會堅持“敬畏市場、敬畏法治、敬畏專業、敬畏風險,發揮各方合力”的監管理念,堅守監管主責主業,注重把握以下四個原則:
一是堅持“看得清才能管得住”,促使創新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二是嚴防過度杠桿,把杠桿資金規模和水平逐步壓降至合理區間。三是“零容忍”打擊各種亂象,扭轉了長期以來證券違法成本過低的情況。四是堅持刀刃向內、自我革命,持續加強證監會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易會滿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認真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部署,深刻認識資本市場監管的政治性、人民性,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不斷提升監管適應性、針對性,守牢風險底線,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提振投資者信心,走好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發展之路。
一是突出重典治本。加強與公安司法機關的協作,持續健全資本市場防假打假制度機制,推動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體追責體系,加大對財務造假、欺詐發行、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的重拳打擊,對履職盡責不到位的中介機構嚴厲懲戒,絕不姑息。強化全流程監管執法,嚴禁“無照駕駛”,嚴查“有照違章”。
二是突出改革開路。注冊制改革絕不是放松監管,而是要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更好結合。事實證明,改革落地后監管更加嚴格了,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透明度的提升。這種提升來自于審核注冊全過程公開,接受全社會的監督,來自于覆蓋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的監管,促使企業充分披露信息、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來自于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全面加強特別是法治水平進一步提升。證監會將堅持注冊制基本架構不動搖,并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動態評估優化定價、減持、再融資等制度安排。同時,大力度推進投資端改革,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各項配套政策落地,加快培育境內“聰明資金”,推動行業機構強筋壯骨,切實提升專業投資能力和市場引領力,走好自己的路。
三是突出能力提升。大力推進監管轉型,強化監管責任落實和問責力度,切實提高履職水平。對量化高頻交易加強跟蹤研判,完善監管舉措。加強監管科技建設,強化跨部門信息共享,加強市場資金杠桿水平和企業債務風險的綜合監測,努力做到對各種違法行為和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
四是突出合力發揮。加強部際聯動、央地協作,依法將各類證券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嚴把私募基金等領域準入關,嚴厲打擊“偽私募”,清理整頓金交所、“偽金交所”,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證監會將和市場相關方,加強溝通交流,共同堅守專業、理性、協同、法治,維護良好市場生態。
“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是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的基礎。當前,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更加鞏固,發展潛力進一步釋放,對此我們充滿信心。”易會滿表示,證監會將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圍繞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更加有力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同時,把支持首都高質量發展作為重要著力點,堅持同題共答,推動資本市場與北京發展協同共進。
14:22 | 科創板105家公司有在途回購計劃 擬... |
14:21 | 雙林股份2024年凈利潤增長514.49% ... |
14:20 | 智能電氣仍是業績“壓艙石” 雙杰... |
14:19 | 持續打造AI出行全球化 科技旗艦202... |
14:18 | *ST新寧申請撤銷風險警示 |
14:18 | 去哪兒:五一假期前夜火車票開售 ... |
12:54 | 潔特生物2024年凈利潤同比大增107.... |
12:52 | 持續推進國際化戰略 拓普集團擬不... |
12:37 | 新三板涌現一批業績突出企業 為北... |
11:51 | 海南證監局廣泛走訪上市公司 排憂... |
11:42 | 直線拉升!現貨黃金再創新高 |
10:47 | 官方回應:堅決反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