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3月15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就健全防假打假制度機制、規范大股東減持及推動上市公司分紅回購等方面作出安排,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增強投資者獲得感。
研究制定市值管理指引
上市公司作為企業里的“優等生”,不只要帶動經濟發展,也要回報股東,要讓股東“愿意來、留得住”。
《意見》指出,證監會將研究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讓主要指數成份股公司、“破凈”公司等重點公司,增強提升投資者回報的自覺。同時,證監會還將積極推動相關部門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納入內外部考核評價體系,發揮好優質上市公司示范引領作用。
證監會還將支持上市公司采取多種市場工具夯實基本面,提升投資價值。包括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夯實基本面,鼓勵上市公司結合自身情況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合理運用股權激勵等工具增強公司管理層及核心技術人員與公司股東利益的綁定。同時,繼續引導上市公司做好投資者關系管理,充分了解投資者訴求,積極采取措施,穩定投資者預期。
在鼓勵上市公司提高投資價值的同時,證監會將堅決打擊“偽市值管理”和“炒殼”。
證監會將從嚴打擊借市值管理之名,實施選擇性或虛假信息披露、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等違法行為的“偽市值管理”。加強對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高管的警示教育和培訓,督促嚴守市值管理合規紅線。同時,從嚴監管借殼上市、盲目跨界并購,堅決打擊“炒殼”,強化優勝劣汰的市場約束。
推動更多公司回購注銷
近年來,上市公司分紅總體持續改善。2023年,滬深兩市共有3361家上市公司分紅,家數占比66%;分紅金額1.7萬億元,創歷史新高;股利支付率35.28%,股息率2.1%,較上年有提升。其中,共245家公司結合半年報、三季報等情況實施中期分紅,同比增長78%。
去年12月份,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分紅規則,進一步健全常態化分紅機制,提高投資者回報水平。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分紅監管堅持公司自治和外部約束并重,監管部門不直接規定分紅比例和時間,但通過“分紅不達標即解釋”的強制信息披露、限制控股股東減持等監管約束,督促公司分紅。
據了解,證監會將進一步加強對分紅的監管約束。對連續多年不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在強制信息披露、限制控股股東減持等政策基礎上,綜合其他指標,對公司實施其他風險警示。推動績優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紅,支持上市公司結合三季報情況實施分紅,并在春節前到賬,增強投資者獲得感。
此外,證監會還將引導支持更多上市公司開展股份回購,并鼓勵回購注銷,提升股份回購效果。
去年12月份,證監會修訂發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為股份回購提供更多便利,并積極推動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至今年2月末,共有1248家公司披露了回購計劃,實際回購859億元。特別是注銷式回購明顯增加,今年1月份至2月份,56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購注銷計劃,金額約115億元。
進一步完善減持規則
去年以來,證監會持續優化減持規則體系。一方面,針對市場出現的個別股東通過離婚、轉融通等方式繞道減持的新問題,證監會及時跟進評估,進一步細化、優化規則,堅決封堵漏洞。另一方面,根據市場呼聲,證監會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減持與上市公司破發、破凈、現金分紅情形掛鉤,督促其專注經營、重視投資者回報。
此外,證監會對各類違規減持行為予以嚴厲打擊,懲處了東方時尚、我樂家居等公司大股東違規減持案例。為減輕違規減持行為對投資者利益的損害,證監會還責令當事人購回違規減持股份,并向公司上繳差價。
《意見》指出,證監會將進一步完善減持規則,織密減持制度網,嚴防各類變相繞道減持。加強對減持行為的技術控制,對違規減持的,責令購回所減持的股份并上繳價差,及時糾正違規行為,切實減輕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損害。對拒不及時糾正或情節惡劣的,加大行政處罰力度。
記者從接近監管人士處了解到,在具體工作上,證監會將在現行減持規定的基礎上出臺部門規章,提升規定的法律位階,增強制度穩定性和權威性。在具體規定方面,對于大股東、實際控制人,繼續從嚴要求減持限制性規定;對于各種繞道減持,堅持舉一反三,全面系統規制通過離婚、轉融通、融券、解散分立、解除一致行動關系、股票質押平倉等各種繞道減持的行為,確保不留死角。
對于創投機構減持,證監會將繼續堅持差異化政策安排,引導更多機構投早投小,促進早期資本形成。在監管執法方面,進一步完善機制,通過前端技術控制、加強線索發現、事后嚴厲懲處,全面加強對違規減持行為的監管。繼續對違規主體責令購回,對拒不及時糾正或情節嚴重的,加大行政處罰和限制交易力度。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