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10月20日,北交所副總經理李永春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金融法治與風險防控”分論壇上表示,截至9月底,新三板已與26家四板市場簽約開通綠色通道,累計有87家企業適用綠色通道機制申報;已同7家四板市場合作開展公示審核試點,目前已有成功掛牌的示范案例。
北交所副總經理李永春 攝影:吳曉璐
“下一步,我們將在證監會黨委的領導下,按照‘共建、共享、共贏’的思路,不斷優化三四板對接機制,踐行資本市場普惠金融理念,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力量。”李永春表示。
三四板制度型對接破題起航
87家企業適用綠色通道掛牌新三板
李永春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規則對接、標準統一”,為區域性股權市場(即“四板市場”)建設明確了新任務、提出了新要求。新三板市場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中與四板市場關系最為緊密的市場層級,在推動三四板對接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的通知》將四板市場納入法治化規范化發展軌道。隨后證監會發布《區域性股權市場監督管理試行辦法》以及信息報送相關制度,初步統一市場業務和監管規則。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塔基”,四板市場在支持中小微企業多元化融資,推動企業早期規范運作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平臺。
據李永春介紹,全國股轉公司在推動三四板對接上進行了一系列努力。一是建制度。2023年發布《區域性股權市場創新型企業申報掛牌審核指引》,以準入銜接為切入點,實現制度型對接破題起航。二是促合作。積極開展與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截至9月底,已與102家省市地方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支持四板市場高質量發展。三是強服務。不斷提升在地化服務水平,共設立7個區域性一級基地,通過組織培訓、聯合走訪等方式,為屬地企業掛牌上市提供服務。
通過上述工作,新三板為專精特新和創新型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提供了更加豐富、便捷的路徑。一是綠色通道。為四板市場掛牌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開通審核“快車道”,提供申報前咨詢、優先受理、快速審核等專項支持措施,提高企業申報掛牌效率。截至9月底,新三板已與26家四板市場簽約開通綠色通道,累計有87家企業適用綠色通道機制申報。
二是公示審核。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等優質專板培育層企業,在新三板官網專區進行20天公示,未接到異議的即可掛牌,強化市場監督,簡化審核程序,實現“無感掛牌”。新三板已同7家四板市場合作開展公示審核試點,目前已有成功掛牌的示范案例。
加強對科創企業主動上門服務
增強四板市場吸引力
“準入環節的制度對接只是三四板聯通的起點,我們將圍繞服務新質生產力、提高掛牌上市公司質量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凝聚合力、久久為功,進一步提升市場聯通質效。”李永春表示。
具體來看,一是更加突出服務國家產業政策和經濟發展戰略。在本次金融街論壇上,北交所、全國股轉公司與工信部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強化培育服務,推動資本賦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合力把北交所、新三板打造成為未來產業等新質生產力領域創新型中小企業聚集地。在和四板市場對接過程中,也將加強對科創企業的主動上門服務,增強四板市場對地方優質專精特新企業的吸引力,支持企業接續發展、高質量發展,在延鏈補鏈強鏈、賦能區域經濟轉型升級上發揮更大作用。
二是更加注重三四板對接的廣度和深度。從準入端的對接拓展升級為全鏈條全方位的對接,在制度通的基礎上逐步實現信披通、監管通、技術通、賬戶通。結合新三板監管服務實踐,探索對四板市場企業基本信息的結構化使用,配合證監會持續開展四板市場賬戶標準統一等,形成新三板向四板輸出制度與技術、四板向新三板輸送優質企業和在地化服務的共贏局面。
三是更加致力于提高公司質量和風險防控。新“國九條”明確提出要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四板市場作為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第一站,可以充分發揮貼近企業的優勢,在培育服務的同時靠前規范,打造掛牌上市企業的質量控制前站,為新三板和交易所提供高質量企業的源頭活水。
“同時,我們也將在推進三四板對接過程中強化風險防控,堅決落實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的要求,依法嚴厲打擊欺詐掛牌、財務造假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李永春表示。
(編輯 孫倩)
00:07 | 上市券商一季度或迎“超預期開局”... |
00:07 | 中小銀行密集下調存款利率 2%以上... |
00:07 | 年內93家A股上市公司擬購董責險 同... |
00:07 | 商業銀行頻頻調整積存金起購門檻 ... |
00:07 | 第二批保險系私募基金迎新進展 超... |
00:07 | 出口轉內銷撬動消費新藍海 |
00:07 | “果鏈”企業需以自主可控實現硬核... |
00:07 | 量化交易進入規范發展新階段 |
00:07 | 金融支持促消費大有可為 |
00:07 | 讓首發經濟在各地“生根” |
00:07 | 火車票預售火爆 “五一”黃金周旅... |
00:07 | 多地專項債“自審自發”改革試點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